【哲學星期五@台北】報導者之夜:血淚漁場二部曲—台灣如何捲入海上人口販運風暴? 20190104
【哲學星期五@台北】報導者之夜:血淚漁場二部曲—台灣如何捲入海上人口販運風暴? 20190104
【哲學星期五@台北】―「《報導者之夜》:血淚漁場二部曲—台灣如何捲入海上人口販運風暴?」―2019/01/04 (五) 19:30@慕哲咖啡館
2016年底《報導者》推出「造假・剝削・血淚漁場」調查報導,引發各界對遠洋漁場上的濫捕與人權剝削議題的重視。即使在「遠洋漁業三法」上路後,台灣政府雖然企求改變、加強管制,但是以人權國家自居的台灣,依舊陷入了人口販運的風暴。
什麼是人口販運?遠洋上的人口販運跟我們認識的人口販運有何不同?為什麼台灣會陷入遠洋漁業漁工的販運?這個過程是怎麼造成的?而台灣擁有世界上最多的遠洋漁船,靠大量外籍漁工撐起輝煌戰果,台灣究竟是怎麼向世界買賣漁工的?而這些上不了岸的漁工(目前漁業署統計有兩萬名)為了掙一個翻身脫貧的夢,怎麼被仲介上船?他們的工作、勞動權是怎麼被看待?又為什麼台灣漁船上仍有不少未登記的幽靈漁工,以及數不清的權宜船和幽靈船主?台灣以人權國家自居,當這一切攤在眼前,政府如何能再視若無睹?我們該怎麼避免讓漁工們成為現代奴隸?產業又如何跳脫剝削的商業模式繼續下去?
本週【哲學星期五@台北】與《報導者》合作的「報導者之夜」,由《報導者》總編輯李雪莉、記者蔣宜婷主講,並邀請英國環境正義基金會(EJF)台灣海洋專案主任邱劭琪與談。我們將分享血淚漁場一二部曲的調查過程;同時分享我們進到柬埔寨監獄採訪的過程,討論被台灣官方塵封,但震驚美國國務院與世界人權組織的「巨洋案」。我們也將帶大家解構「巨洋案」複雜的環結,深入遠洋漁工仲介行之有年的招聘手法與心態,剖析仲介與船東間的金流,追溯一層一層招聘鏈,了解底層漁工如何淪為強迫勞動的受害者。
(感謝【青平台】、【慕哲咖啡館】贊助場地,本活動自由入場、無需報名;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
【時間】2019年01月04日 (五) 19:30–21:3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沈清楷│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
【主講】李雪莉│《報導者》總編輯
蔣宜婷│《報導者》記者
【與談】英國環境正義基金會(EJF)台灣海洋專案主任│邱劭琪
【參考資料】
*海上人口販運風暴by報導者
https://www.twreporter.org/topics/slave-fishermen
2016年底《報導者》推出「造假・剝削・血淚漁場」調查報導,引發各界對遠洋漁場上的濫捕與人權剝削議題的重視。即使在「遠洋漁業三法」上路後,台灣政府雖然企求改變、加強管制,但是以人權國家自居的台灣,依舊陷入了人口販運的風暴。
什麼是人口販運?遠洋上的人口販運跟我們認識的人口販運有何不同?為什麼台灣會陷入遠洋漁業漁工的販運?這個過程是怎麼造成的?而台灣擁有世界上最多的遠洋漁船,靠大量外籍漁工撐起輝煌戰果,台灣究竟是怎麼向世界買賣漁工的?而這些上不了岸的漁工(目前漁業署統計有兩萬名)為了掙一個翻身脫貧的夢,怎麼被仲介上船?他們的工作、勞動權是怎麼被看待?又為什麼台灣漁船上仍有不少未登記的幽靈漁工,以及數不清的權宜船和幽靈船主?台灣以人權國家自居,當這一切攤在眼前,政府如何能再視若無睹?我們該怎麼避免讓漁工們成為現代奴隸?產業又如何跳脫剝削的商業模式繼續下去?
本週【哲學星期五@台北】與《報導者》合作的「報導者之夜」,由《報導者》總編輯李雪莉、記者蔣宜婷主講,並邀請英國環境正義基金會(EJF)台灣海洋專案主任邱劭琪與談。我們將分享血淚漁場一二部曲的調查過程;同時分享我們進到柬埔寨監獄採訪的過程,討論被台灣官方塵封,但震驚美國國務院與世界人權組織的「巨洋案」。我們也將帶大家解構「巨洋案」複雜的環結,深入遠洋漁工仲介行之有年的招聘手法與心態,剖析仲介與船東間的金流,追溯一層一層招聘鏈,了解底層漁工如何淪為強迫勞動的受害者。
(感謝【青平台】、【慕哲咖啡館】贊助場地,本活動自由入場、無需報名;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
【時間】2019年01月04日 (五) 19:30–21:3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沈清楷│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
【主講】李雪莉│《報導者》總編輯
蔣宜婷│《報導者》記者
【與談】英國環境正義基金會(EJF)台灣海洋專案主任│邱劭琪
【參考資料】
*海上人口販運風暴by報導者
https://www.twreporter.org/topics/slave-fishermen
【哲學星期五@台北】―「《報導者之夜》:血淚漁場二部曲—台灣如何捲入海上人口販運風暴?」―2019/01/04 (五) 19:30@慕哲咖啡館
2016年底《報導者》推出「造假・剝削・血淚漁場」調查報導,引發各界對遠洋漁場上的濫捕與人權剝削議題的重視。即使在「遠洋漁業三法」上路後,台灣政府雖然企
2016年底《報導者》推出「造假・剝削・血淚漁場」調查報導,引發各界對遠洋漁場上的濫捕與人權剝削議題的重視。即使在「遠洋漁業三法」上路後,台灣政府雖然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iO2VOJbIlc
0
0
【哲學星期五@台北】 『找茶』—從茶歷史談殖民文化與主體性 20190111
【哲學星期五@台北】―「 『找茶』—從茶歷史談殖民文化與主體性」―2019/01/11 (五) 19:30@慕哲咖啡館地下沙龍
世界各種語言中「茶」的發音「cha」及「tê」這兩種音系,是緣自於粵、閩這區域的兩個語音。茶文化在國際的貿易交通佔據很重要的位置,曾攪起中英鴉片戰爭,的波士頓茶黨事件甚至促成美國獨立革命,對殖民文化與世界近代史的影響甚大。
台灣位處兩海溝交會處及黑潮經過的位置,歷史發展上無可避免的從漢移民開始,透過茶的貿易而走進國際史,也發展出特有的茶品味、茶空間以及自我茶文化的主體性,還意外地跟台灣早期民主運動建立起巧妙的聯結。
本週【哲學星期五@台北】由程文宗老師主持,邀請到茶界奇人、《太初有茶》作者龔于堯以茶人的角度來敘述這台灣這段過往的歷史,及以茶文化的想像來思索台灣的主體性及殖民性格,歡迎大家前來交流。
(感謝【青平台】、【慕哲咖啡館】贊助場地,本活動自由入場、無需報名;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
【時間】2019年01月11日 (五) 19:30–21:3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程文宗│義大利米蘭Brera藝術學院畢
【主講】龔于堯│資深茶人
【策劃行政】廖健苡、吳豐維、黃昭華、梁家瑜、葉浩【海報設計】徐名慧、楊郁婷、林亭萱、徐清恬
【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直播】林士傑【摘要】林安冬、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
【講者簡介】
龔于堯,台灣知名資深茶人,為台茶之父吳振鐸入門弟子,中華民國茶藝聯誼會的創始人之一,也是台灣引進花草茶知識及產品的第一人。早年做過專欄作家、編輯、電台主持,並積極參加民主運動。現邀擔任各界茶藝比賽評審,並任多家國際知名餐飲集團特聘茶顧問。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世界各種語言中「茶」的發音「cha」及「tê」這兩種音系,是緣自於粵、閩這區域的兩個語音。茶文化在國際的貿易交通佔據很重要的位置,曾攪起中英鴉片戰爭,的波士頓茶黨事件甚至促成美國獨立革命,對殖民文化與世界近代史的影響甚大。
台灣位處兩海溝交會處及黑潮經過的位置,歷史發展上無可避免的從漢移民開始,透過茶的貿易而走進國際史,也發展出特有的茶品味、茶空間以及自我茶文化的主體性,還意外地跟台灣早期民主運動建立起巧妙的聯結。
本週【哲學星期五@台北】由程文宗老師主持,邀請到茶界奇人、《太初有茶》作者龔于堯以茶人的角度來敘述這台灣這段過往的歷史,及以茶文化的想像來思索台灣的主體性及殖民性格,歡迎大家前來交流。
(感謝【青平台】、【慕哲咖啡館】贊助場地,本活動自由入場、無需報名;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
【時間】2019年01月11日 (五) 19:30–21:3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程文宗│義大利米蘭Brera藝術學院畢
【主講】龔于堯│資深茶人
【策劃行政】廖健苡、吳豐維、黃昭華、梁家瑜、葉浩【海報設計】徐名慧、楊郁婷、林亭萱、徐清恬
【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直播】林士傑【摘要】林安冬、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
【講者簡介】
龔于堯,台灣知名資深茶人,為台茶之父吳振鐸入門弟子,中華民國茶藝聯誼會的創始人之一,也是台灣引進花草茶知識及產品的第一人。早年做過專欄作家、編輯、電台主持,並積極參加民主運動。現邀擔任各界茶藝比賽評審,並任多家國際知名餐飲集團特聘茶顧問。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台北】―「 『找茶』—從茶歷史談殖民文化與主體性」―2019/01/11 (五) 19:30@慕哲咖啡館地下沙龍
世界各種語言中「茶」的發音「cha」及「tê」這兩種音系,是緣自於粵、閩這區域的兩個語音。茶文化在國際的貿易交通佔據很重要的位置,曾攪起中英鴉片戰爭,的波士頓茶黨事件甚
世界各種語言中「茶」的發音「cha」及「tê」這兩種音系,是緣自於粵、閩這區域的兩個語音。茶文化在國際的貿易交通佔據很重要的位置,曾攪起中英鴉片戰爭,的波士頓茶黨事件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foT5FC9JxY
0
0
【哲學星期五@台北】批判理念與社會實踐:從世新大學社發所停招案談起 20190122
【哲學「非」星期五@台北】―「批判理念與社會實踐:從世新大學社發所停招案談起」―2019/01/22(二)19:00@慕哲咖啡館
近日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突遭校方停招一案,引發了社會的一陣嘩然,也帶出來幾個值得深究的議題。
有論者認為,社發所長期以來所宣揚的「理論與實踐結合」之教育理念,實為世新大學的看板系所之一,而且所上師生皆親身參與在眾多社會運動和改革的行列當中,然而,校方卻僅以這二年的註冊率不足和平均畢業年限過長為由,未能看見長遠的教育價值,便做出停招的決定,恐怕只會毀了世新大學的招牌。
不過,在面對外界的批評和備受質疑的辦學數據時,校方依然對外強力宣稱:基於大學自治的理念,學校有權調整「教/辦學績效差」、「招生率低落」的系所,並要求教育部核准停招。
在各方的討論中,我們得以看出學校經營和大學辦校的理念爭論:社發所的教/辦學績效真的差嗎?又大學的「教/辦學績效」是什麼?大學存在的目的為何?目前的台灣社會,又需要怎麼樣的大學生/研究生/研究所呢?
換言之,在當代資本主義社會中,當一個強調要關切社會弱勢和參與社會運動的學術單位,在面臨以「畢業率、休學率、修業長短」等數據作為辦學績效的指標時,我們該抱持怎樣的態度,去看待這件事情的發生?
本次的哲學非星期五,我們很高興能夠邀請到,社發所教師陳政亮,還有報考生李惠仁導演,以及關心此事件的王增勇和胡博硯學者,與高教工會的幹部林柏儀一起來與談。歡迎關注社發所停招事件,和台灣高等教育發展的朋友,一起來聊聊。讓我們從社發所被停招事件來重拾,大學作為培育批判理念與社會實踐的知識份子精神。
(感謝【青平台】、【慕哲咖啡館X左轉有書】贊助場地,本活動自由入場、無需報名;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
【時間】 2019年01月22日(二) 19:00–21:00
【地點】 Café Philo慕哲咖啡館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3 號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6 號出口)
【主持】 陳廷豪│哲五志工
【與談】 陳政亮│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教授
王增勇│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
胡博硯│東吳大學法律系副教授
李惠仁│紀錄片導演、社發所報考生
林柏儀│高教工會組織部主任
【主辦】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吳豐維、黃昭華、梁家瑜、葉浩【海報設計】徐名慧、楊郁婷、林亭萱、徐清恬【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直播】林士傑【摘要】賴韋蓁、林安冬、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
【社發所停招事件懶人包】
https://goo.gl/3L23he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近日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突遭校方停招一案,引發了社會的一陣嘩然,也帶出來幾個值得深究的議題。
有論者認為,社發所長期以來所宣揚的「理論與實踐結合」之教育理念,實為世新大學的看板系所之一,而且所上師生皆親身參與在眾多社會運動和改革的行列當中,然而,校方卻僅以這二年的註冊率不足和平均畢業年限過長為由,未能看見長遠的教育價值,便做出停招的決定,恐怕只會毀了世新大學的招牌。
不過,在面對外界的批評和備受質疑的辦學數據時,校方依然對外強力宣稱:基於大學自治的理念,學校有權調整「教/辦學績效差」、「招生率低落」的系所,並要求教育部核准停招。
在各方的討論中,我們得以看出學校經營和大學辦校的理念爭論:社發所的教/辦學績效真的差嗎?又大學的「教/辦學績效」是什麼?大學存在的目的為何?目前的台灣社會,又需要怎麼樣的大學生/研究生/研究所呢?
換言之,在當代資本主義社會中,當一個強調要關切社會弱勢和參與社會運動的學術單位,在面臨以「畢業率、休學率、修業長短」等數據作為辦學績效的指標時,我們該抱持怎樣的態度,去看待這件事情的發生?
本次的哲學非星期五,我們很高興能夠邀請到,社發所教師陳政亮,還有報考生李惠仁導演,以及關心此事件的王增勇和胡博硯學者,與高教工會的幹部林柏儀一起來與談。歡迎關注社發所停招事件,和台灣高等教育發展的朋友,一起來聊聊。讓我們從社發所被停招事件來重拾,大學作為培育批判理念與社會實踐的知識份子精神。
(感謝【青平台】、【慕哲咖啡館X左轉有書】贊助場地,本活動自由入場、無需報名;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
【時間】 2019年01月22日(二) 19:00–21:00
【地點】 Café Philo慕哲咖啡館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3 號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6 號出口)
【主持】 陳廷豪│哲五志工
【與談】 陳政亮│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教授
王增勇│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
胡博硯│東吳大學法律系副教授
李惠仁│紀錄片導演、社發所報考生
林柏儀│高教工會組織部主任
【主辦】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吳豐維、黃昭華、梁家瑜、葉浩【海報設計】徐名慧、楊郁婷、林亭萱、徐清恬【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直播】林士傑【摘要】賴韋蓁、林安冬、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
【社發所停招事件懶人包】
https://goo.gl/3L23he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非」星期五@台北】―「批判理念與社會實踐:從世新大學社發所停招案談起」―2019/01/22(二)19:00@慕哲咖啡館
近日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突遭校方停招一案,引發了社會的一陣嘩然,也帶出來幾個值得深究的議題。
有論者認為,社發所長期以來所宣揚的「理論與實踐結合」之教育理念,實
近日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突遭校方停招一案,引發了社會的一陣嘩然,也帶出來幾個值得深究的議題。
有論者認為,社發所長期以來所宣揚的「理論與實踐結合」之教育理念,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LcjwxNUpec
0
0
【哲學星期五@台北】奇怪的戰敗2.0 20181228
【哲學星期五@台北】―「奇怪的戰敗2.0」―2018/12/28 (五) 19:30@慕哲咖啡館
二戰時法國慘遭大幅進化的德軍,以閃電戰強襲攻擊,數週之內導致法國年鑑學派史學家馬克‧布洛克(Marc Bloch)所謂的「奇怪的戰敗」(L’Étrange Défaite)。他認為,戰敗之後法國人不知道為何亡國,而是法國整體社會在智識面、軍武面和認知面的全面潰散所致,戰敗的原因是從表層到深層,不只是物質層面,更是心理層面的問題。而21世紀的戰爭,許多國家即將進入到「奇怪的戰敗2.0」。因為網路空間 (cyberspace) 和社交網絡,已是無庸置疑的資訊戰戰場,這在遙遠的烏克蘭、法國和我們所關心的台灣都成立。然而,促使網路空間轉化為資訊戰場,卻有尚待各界探討的諸多關鍵因素。
台灣在2018的「九合一之公投綁大選」在網路空間之不實訊息、假新聞等疑似大量多層次系統性資訊戰作為流串,也在台灣的民主防衛上造成了無法抹滅的深遠影響。問題是,到底發生了甚麼事呢?除了獵巫、抓戰犯、決策錯誤等傳統因素之外,我們是否注意到更幽微的強大的戰場,是我們不曾注意的,如社交網絡是如何被武器化 (weaponize) 的?市場動力 (market dynamics) 在這裡扮演了什麼角色?我們無心的瀏覽、分享、留言和按讚等網路行為,又如何被精準打造,成為資訊戰場上的方陣快砲?跨國大型平台的特性,加上中國網路產業的龐大內需市場和經驗,如何影響讓訊息穿透台灣的網路空間?
不同於傳統的戰爭,新型的混合戰(hybrid warfare)挾帶著資本、傳統與網路媒體,所創造出了假訊息(disinformation)、假新聞(fake news)讓台灣長期累積對抗獨裁威權的民主心理素質,一夕之間徹底潰敗。我們在經歷過「奇怪的戰敗2.0」後,如何誠實,聰明的看待這武器化的社交網絡服務,檢視潰退的原因?
本周2018/12/28【哲學星期五@台北】由台大政治學博士蕭育和主持,杜貞儀、何澄輝、徐子涵共同與談,從21世紀新型的戰爭角度,討論這個所有人都不知所措的「奇怪的戰敗2.0」對應的方式。
(感謝【青平台】、【慕哲咖啡館X左轉有書】贊助場地,本活動自由入場、無需報名;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
【時間】 2018年12月28日(五) 19:30–21:30
【地點】 Café Philo慕哲咖啡館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3 號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6 號出口)
【主持】 蕭育和│台大政治學博士
【與談】 徐子涵│開放知識基金會台灣 代表
杜貞儀│智庫驅動 監事
何澄輝│台灣戰略模擬學會研究員
【主辦】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吳豐維、黃昭華、梁家瑜、葉浩【海報設計】徐名慧、楊郁婷、林亭萱、徐清恬【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直播】林士傑【摘要】賴韋蓁、林安冬、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二戰時法國慘遭大幅進化的德軍,以閃電戰強襲攻擊,數週之內導致法國年鑑學派史學家馬克‧布洛克(Marc Bloch)所謂的「奇怪的戰敗」(L’Étrange Défaite)。他認為,戰敗之後法國人不知道為何亡國,而是法國整體社會在智識面、軍武面和認知面的全面潰散所致,戰敗的原因是從表層到深層,不只是物質層面,更是心理層面的問題。而21世紀的戰爭,許多國家即將進入到「奇怪的戰敗2.0」。因為網路空間 (cyberspace) 和社交網絡,已是無庸置疑的資訊戰戰場,這在遙遠的烏克蘭、法國和我們所關心的台灣都成立。然而,促使網路空間轉化為資訊戰場,卻有尚待各界探討的諸多關鍵因素。
台灣在2018的「九合一之公投綁大選」在網路空間之不實訊息、假新聞等疑似大量多層次系統性資訊戰作為流串,也在台灣的民主防衛上造成了無法抹滅的深遠影響。問題是,到底發生了甚麼事呢?除了獵巫、抓戰犯、決策錯誤等傳統因素之外,我們是否注意到更幽微的強大的戰場,是我們不曾注意的,如社交網絡是如何被武器化 (weaponize) 的?市場動力 (market dynamics) 在這裡扮演了什麼角色?我們無心的瀏覽、分享、留言和按讚等網路行為,又如何被精準打造,成為資訊戰場上的方陣快砲?跨國大型平台的特性,加上中國網路產業的龐大內需市場和經驗,如何影響讓訊息穿透台灣的網路空間?
不同於傳統的戰爭,新型的混合戰(hybrid warfare)挾帶著資本、傳統與網路媒體,所創造出了假訊息(disinformation)、假新聞(fake news)讓台灣長期累積對抗獨裁威權的民主心理素質,一夕之間徹底潰敗。我們在經歷過「奇怪的戰敗2.0」後,如何誠實,聰明的看待這武器化的社交網絡服務,檢視潰退的原因?
本周2018/12/28【哲學星期五@台北】由台大政治學博士蕭育和主持,杜貞儀、何澄輝、徐子涵共同與談,從21世紀新型的戰爭角度,討論這個所有人都不知所措的「奇怪的戰敗2.0」對應的方式。
(感謝【青平台】、【慕哲咖啡館X左轉有書】贊助場地,本活動自由入場、無需報名;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
【時間】 2018年12月28日(五) 19:30–21:30
【地點】 Café Philo慕哲咖啡館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3 號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6 號出口)
【主持】 蕭育和│台大政治學博士
【與談】 徐子涵│開放知識基金會台灣 代表
杜貞儀│智庫驅動 監事
何澄輝│台灣戰略模擬學會研究員
【主辦】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吳豐維、黃昭華、梁家瑜、葉浩【海報設計】徐名慧、楊郁婷、林亭萱、徐清恬【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直播】林士傑【摘要】賴韋蓁、林安冬、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台北】―「奇怪的戰敗2.0」―2018/12/28 (五) 19:30@慕哲咖啡館
二戰時法國慘遭大幅進化的德軍,以閃電戰強襲攻擊,數週之內導致法國年鑑學派史學家馬克‧布洛克(Marc Bloch)所謂的「奇怪的戰敗」(L’Étrange Défaite)。他認為,戰敗之後法國人不
二戰時法國慘遭大幅進化的德軍,以閃電戰強襲攻擊,數週之內導致法國年鑑學派史學家馬克‧布洛克(Marc Bloch)所謂的「奇怪的戰敗」(L’Étrange Défaite)。他認為,戰敗之後法國人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85mBqeB-4w
0
0
【哲學星期五@台北】「試行」的公投法,「被試行」的人權? ——2018同婚公投亂象、僵局與後續效應 20181221
【哲學星期五@台北】—「試行」的公投法,「被試行」的人權?——2018同婚公投亂象、僵局與後續效應—2018/12/21(五)19:30@慕哲咖啡館地下沙龍
去年(2017)5月根據大法官釋字第748號,已明確表示民法將婚姻限縮在異性婚姻中是違憲行為。照理來說,反同陣營提出的婚姻應限於一夫一妻,以及用非婚姻保障同志(即另立專法),都是有違憲法的訴求。但遺憾的是中選會仍然任由反同團體提出的公投成案,也種下憲政衝突的危機。
不僅如此,婚姻平權公投一案自今年三月的聽證會以來也是爭議不斷:例如同志被當作「非法律上利害關係人」,而未被安排發言,具有重大程序瑕疵等等。隨後加上反同陣營大規模動員與重金投入廣告宣傳下,十一月的公投結果讓台灣社會見證了「直接民主」對少數、弱勢群體帶來的暴力壓制。
本週【哲學星期五@台北】及【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邀請到柯萱如律師主持,由伴侶盟秘書長簡至潔跟大家一起爬梳整理此次同婚公投的各種亂象,另特別邀請了蘇彥圖老師從憲法學者角度為大家分析此次同婚公投產生的憲政難題應該如何解決?而伴侶盟律師團陳明彥律師也將為大家解說撤銷公投訴訟的進度與可能達成的效果。讓我們一起回過頭來理性拆解這次同婚公投所引起的混亂與僵局,共同思索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歡迎大家前來。
(本次活動自由入場、無需事前報名;感謝【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時間】2018年12月21日 (五) 19:30–21:3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柯萱如│律師
【與談】蘇彥圖│中研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陳明彥│律師、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常務監事
簡至潔│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秘書長
【主辦】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吳豐維、黃昭華、梁家瑜、葉浩【海報設計】徐名慧、楊郁婷、林亭萱、徐清恬【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直播】林士傑【摘要】賴韋蓁、林安冬、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
https://tapcpr.org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pcpr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參考資料】
* 《這場公投根本就不該開始》
http://tinyurl.com/y7vwbkn5
* 《中選會修公投法人權不得公投》
http://tinyurl.com/ycjn77xt
去年(2017)5月根據大法官釋字第748號,已明確表示民法將婚姻限縮在異性婚姻中是違憲行為。照理來說,反同陣營提出的婚姻應限於一夫一妻,以及用非婚姻保障同志(即另立專法),都是有違憲法的訴求。但遺憾的是中選會仍然任由反同團體提出的公投成案,也種下憲政衝突的危機。
不僅如此,婚姻平權公投一案自今年三月的聽證會以來也是爭議不斷:例如同志被當作「非法律上利害關係人」,而未被安排發言,具有重大程序瑕疵等等。隨後加上反同陣營大規模動員與重金投入廣告宣傳下,十一月的公投結果讓台灣社會見證了「直接民主」對少數、弱勢群體帶來的暴力壓制。
本週【哲學星期五@台北】及【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邀請到柯萱如律師主持,由伴侶盟秘書長簡至潔跟大家一起爬梳整理此次同婚公投的各種亂象,另特別邀請了蘇彥圖老師從憲法學者角度為大家分析此次同婚公投產生的憲政難題應該如何解決?而伴侶盟律師團陳明彥律師也將為大家解說撤銷公投訴訟的進度與可能達成的效果。讓我們一起回過頭來理性拆解這次同婚公投所引起的混亂與僵局,共同思索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歡迎大家前來。
(本次活動自由入場、無需事前報名;感謝【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時間】2018年12月21日 (五) 19:30–21:3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柯萱如│律師
【與談】蘇彥圖│中研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陳明彥│律師、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常務監事
簡至潔│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秘書長
【主辦】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吳豐維、黃昭華、梁家瑜、葉浩【海報設計】徐名慧、楊郁婷、林亭萱、徐清恬【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直播】林士傑【摘要】賴韋蓁、林安冬、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
https://tapcpr.org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pcpr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參考資料】
* 《這場公投根本就不該開始》
http://tinyurl.com/y7vwbkn5
* 《中選會修公投法人權不得公投》
http://tinyurl.com/ycjn77xt
【哲學星期五@台北】—「試行」的公投法,「被試行」的人權?——2018同婚公投亂象、僵局與後續效應—2018/12/21(五)19:30@慕哲咖啡館地下沙龍
去年(2017)5月根據大法官釋字第748號,已明確表示民法將婚姻限縮在異性婚姻中是違憲行為。照理來說,反同陣營提出的婚姻應限於一夫一妻,
去年(2017)5月根據大法官釋字第748號,已明確表示民法將婚姻限縮在異性婚姻中是違憲行為。照理來說,反同陣營提出的婚姻應限於一夫一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2NAZkyHEEY
0
0
【哲學星期五@台北】魔鬼交易的序曲?!基因編輯寶寶的光與暗 20181214
【哲學星期五@台北】—《魔鬼交易的序曲?!基因編輯寶寶的光與暗》—2018/12/14(五)19:30@慕哲咖啡館地下沙龍
中國科學家日前宣稱以基因編輯(Genome editing)技術創造了全球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寶寶引發國際的嘩然。許多科學家認為,這無疑是一件重大違反「研究倫理」的人體實驗,在中國,更有122名科學家簽署「科學家聯合聲明」,嚴正的表達反對和強烈的譴責。主導研究的賀建奎副教授雖然對實驗成果「意外的洩露」道歉,但仍然對自己的研究成果「感到自豪」。
然而,作為一項21世紀最熱門的再生醫學技術之一,「基因編輯」成為治療某種疾病,或是訂作某種理想中孩子的一種期待。但在技術層面上,目前沒人敢保證執行能百之百精確,也引發許多倫理上的爭議。因此,目前世界各國對基因編輯胚胎都有限制,德國和法國全面禁止,英國和中國同意對這種胚胎進行研究,但嚴禁胎兒誕生。至於台灣,迄今仍未有相對的法律規範。
基因編輯到底是未來疾病預防和治療的明燈?還是一種風險未定的魔鬼交易?有「缺陷」或「不完美」的人到甚麼程度應該被「修正」?以預防或治療疾病為前提之下進行基因編輯又有何不可?當人類可以隨心所欲的訂做一個理想中的「寶寶」,是否引爆更多倫理糾結及社會的不平等?
本週【哲學星期五@台北】及【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共同邀請了對於研究倫理及相關規範非常熟悉的台灣受試者保護協會林綠紅理事長,為大家剖析這個爭議實驗所帶來的倫理衝擊,以及未來台灣社會將如何面對這個新的醫療技術。
(本次活動自由入場、無需事前報名;感謝【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時間】2018年12月14日 (五) 19:30–21:3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孫友聯│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理事長、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主講】林綠紅│台灣受試者保護協會理事長
【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官網】
http://www.tahri.org.tw/
【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hri/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中國科學家日前宣稱以基因編輯(Genome editing)技術創造了全球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寶寶引發國際的嘩然。許多科學家認為,這無疑是一件重大違反「研究倫理」的人體實驗,在中國,更有122名科學家簽署「科學家聯合聲明」,嚴正的表達反對和強烈的譴責。主導研究的賀建奎副教授雖然對實驗成果「意外的洩露」道歉,但仍然對自己的研究成果「感到自豪」。
然而,作為一項21世紀最熱門的再生醫學技術之一,「基因編輯」成為治療某種疾病,或是訂作某種理想中孩子的一種期待。但在技術層面上,目前沒人敢保證執行能百之百精確,也引發許多倫理上的爭議。因此,目前世界各國對基因編輯胚胎都有限制,德國和法國全面禁止,英國和中國同意對這種胚胎進行研究,但嚴禁胎兒誕生。至於台灣,迄今仍未有相對的法律規範。
基因編輯到底是未來疾病預防和治療的明燈?還是一種風險未定的魔鬼交易?有「缺陷」或「不完美」的人到甚麼程度應該被「修正」?以預防或治療疾病為前提之下進行基因編輯又有何不可?當人類可以隨心所欲的訂做一個理想中的「寶寶」,是否引爆更多倫理糾結及社會的不平等?
本週【哲學星期五@台北】及【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共同邀請了對於研究倫理及相關規範非常熟悉的台灣受試者保護協會林綠紅理事長,為大家剖析這個爭議實驗所帶來的倫理衝擊,以及未來台灣社會將如何面對這個新的醫療技術。
(本次活動自由入場、無需事前報名;感謝【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時間】2018年12月14日 (五) 19:30–21:3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孫友聯│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理事長、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主講】林綠紅│台灣受試者保護協會理事長
【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官網】
http://www.tahri.org.tw/
【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hri/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台北】—《魔鬼交易的序曲?!基因編輯寶寶的光與暗》—2018/12/14(五)19:30@慕哲咖啡館地下沙龍
中國科學家日前宣稱以基因編輯(Genome editing)技術創造了全球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寶寶引發國際的嘩然。許多科學家認為,這無疑是一件重大違反「研究倫理」的人體
中國科學家日前宣稱以基因編輯(Genome editing)技術創造了全球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寶寶引發國際的嘩然。許多科學家認為,這無疑是一件重大違反「研究倫理」的人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deHP1DR9W0
0
0
【世界哲學日plus台灣X Phedo X哲學星期五@台北】用哲學打造開放的心靈─國內外哲學教育的實踐 20181116
【世界哲學日plus台灣X Phedo X哲學星期五@台北】―「用哲學打造開放的心靈─國內外哲學教育的實踐」―2018/11/16 (五) 19:30@慕哲咖啡館
自2002年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將每年11月的第3個星期四定為的「世界哲學日」(World Philosophy Day)。因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哲學是鼓勵批判及獨立思考,並能夠朝向對世界更好的理解促進寬容與和平的一門學科」。自2017年開始,也有一群人在台灣自發組織「世界哲學日plus台灣」和世界同步探討哲學與自我、社會、世界…之間的關係,今年2018更有不同的團體分別在高雄、台北,各自舉辦世界哲學日的活動。
過去幾年,我們樂見台灣哲學普及讀物的大量出版,知識的討論從學院走向民間,甚至造成了某種流行趨勢,但是也可能因為某種商業資本所造成的流行化,從而化約或降低了哲學所追求思想和實踐上的深度與廣度;哲學作為一個由西方引進的學科,如何與台灣在地發生關聯,進而發展成為自己特色而與其他世界各地共同分享的哲學思考,依然有待我們去努力;當然,哲學是甚麼?答案不會只是書本上的「愛智慧」、「追求萬事萬物的根本原理」…而已,它的答案更是屬於那些願意思考的人。
本周【哲學星期五@台北】與【世界哲學日plus台灣】、【Phedo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合作,接連三天活動的第二天,哲五@台北將鎖定不同國家對於哲學教育在體制或學院內外的實踐,為大家邀請到馬愷之、洪世謙、劉國英、葉浩等教授一起就德國、法國、香港、台灣的經驗談論哲學教育的共同與差異。黃涵榆(師大英語系教授)更為我們分享今年甫在師大開辦的哲學教育學程,如何可能帶來現有師範體制內的變化與願景。
(感謝【青平台】、【慕哲咖啡館X左轉有書】贊助場地,本活動自由入場、無需報名;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
【時間】 2018年11月16日 (五) 19:30–21:30
【地點】 Café Philo慕哲咖啡館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開場】 莊瑜荃│Phedo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秘書長
【主持】 林靜君│Phedo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副理事長
【主講】 馬愷之│政大哲學系副教授
洪世謙│中山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劉國英│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授
葉 浩│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黃涵榆│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教授
【主辦】 世界哲學日plus台灣、Phedo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吳豐維、黃昭華、梁家瑜、葉浩【海報設計】徐名慧、楊郁婷、林亭萱、徐清恬【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莊奶瓶、黃彥傑
【參考資料】
● 2018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之「世界哲學日」
https://en.unesco.org/events/world-philosophy-day-0
●2018UNESCO世界哲學日議程PDF
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26/002660/266094e.pdf
● 2018世界哲學日@高雄活動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214324948837896/
● 2018世界哲學日@台北活動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phedotw/photos/p.1820448688083244/1820448688083244/?type=1&theater
【「世界哲學日plus台灣」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wpdtw/
【Phedo官網】
http://www.phedotw.org/
【Phedo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phedotw/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自2002年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將每年11月的第3個星期四定為的「世界哲學日」(World Philosophy Day)。因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哲學是鼓勵批判及獨立思考,並能夠朝向對世界更好的理解促進寬容與和平的一門學科」。自2017年開始,也有一群人在台灣自發組織「世界哲學日plus台灣」和世界同步探討哲學與自我、社會、世界…之間的關係,今年2018更有不同的團體分別在高雄、台北,各自舉辦世界哲學日的活動。
過去幾年,我們樂見台灣哲學普及讀物的大量出版,知識的討論從學院走向民間,甚至造成了某種流行趨勢,但是也可能因為某種商業資本所造成的流行化,從而化約或降低了哲學所追求思想和實踐上的深度與廣度;哲學作為一個由西方引進的學科,如何與台灣在地發生關聯,進而發展成為自己特色而與其他世界各地共同分享的哲學思考,依然有待我們去努力;當然,哲學是甚麼?答案不會只是書本上的「愛智慧」、「追求萬事萬物的根本原理」…而已,它的答案更是屬於那些願意思考的人。
本周【哲學星期五@台北】與【世界哲學日plus台灣】、【Phedo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合作,接連三天活動的第二天,哲五@台北將鎖定不同國家對於哲學教育在體制或學院內外的實踐,為大家邀請到馬愷之、洪世謙、劉國英、葉浩等教授一起就德國、法國、香港、台灣的經驗談論哲學教育的共同與差異。黃涵榆(師大英語系教授)更為我們分享今年甫在師大開辦的哲學教育學程,如何可能帶來現有師範體制內的變化與願景。
(感謝【青平台】、【慕哲咖啡館X左轉有書】贊助場地,本活動自由入場、無需報名;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
【時間】 2018年11月16日 (五) 19:30–21:30
【地點】 Café Philo慕哲咖啡館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開場】 莊瑜荃│Phedo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秘書長
【主持】 林靜君│Phedo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副理事長
【主講】 馬愷之│政大哲學系副教授
洪世謙│中山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劉國英│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授
葉 浩│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黃涵榆│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教授
【主辦】 世界哲學日plus台灣、Phedo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吳豐維、黃昭華、梁家瑜、葉浩【海報設計】徐名慧、楊郁婷、林亭萱、徐清恬【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莊奶瓶、黃彥傑
【參考資料】
● 2018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之「世界哲學日」
https://en.unesco.org/events/world-philosophy-day-0
●2018UNESCO世界哲學日議程PDF
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26/002660/266094e.pdf
● 2018世界哲學日@高雄活動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214324948837896/
● 2018世界哲學日@台北活動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phedotw/photos/p.1820448688083244/1820448688083244/?type=1&theater
【「世界哲學日plus台灣」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wpdtw/
【Phedo官網】
http://www.phedotw.org/
【Phedo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phedotw/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世界哲學日plus台灣X Phedo X哲學星期五@台北】―「用哲學打造開放的心靈─國內外哲學教育的實踐」―2018/11/16 (五) 19:30@慕哲咖啡館
自2002年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將每年11月的第3個星期四定為的「世界哲學日」(World Philosophy
自2002年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將每年11月的第3個星期四定為的「世界哲學日」(World Philosoph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gJNRWvLMy8
0
0
【哲學星期五@台北】反思評鑑二十年--台灣的高教怎麼了? 20181130
【哲學星期五@台北】—《反思評鑑二十年--台灣的高教怎麼了?》—2018/11/30(五)19:30@慕哲咖啡館
從1998年台大在校內訂定《教師評估準則》算起,台灣的「高教評鑑」制度也已經實施二十年了。這二十年來,不同領域的學界人士,對評鑑的批評可以說是從不間斷;而這也反映了評鑑制度在大學校園中的強大力量。
事實上,評鑑制度不僅關聯到個別學校的發展、教師的工作內容、學生的受教權利,甚至因為它與校內/外/國家權力結構盤根錯節的鑲嵌在一起,其實它與整體國家的高教政策也緊密相關。回顧來看,可以說要理解這二十年來的高教變遷,我們必須面對評鑑制度帶來的的影響。
我們應當要嚴肅的詢問:到底評鑑制度是否真的提昇了高教品質?它到底帶來了什麼樣的制度效果?有人說:「除了作假與流於形式的弊病之外,評鑑制度造成的是大學權力結構的集中化」。有人認為:「它破壞了學術工作者內在的自律精神,轉而變成應付了事的心態」。有人則認為:「評鑑制度挖空了學術的自由根基,研究愈來愈庸俗化,失去邊緣與創新的可能性」。
我們是該停下腳步,認認真真思考台灣到底需要什麼樣的高教環境的時候了!此刻需要好好思索:「我們需要評鑑嗎?」或者問:「我們到底想要什麼樣的大學?」而這些問題,開放給所有人來共同回答!
本週【哲學星期五@台北】與【高教工會】合作,邀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黃厚銘教授與台大法律學院陳妙芬教授,還有高教工會陳正亮秘書長,來跟大家探討高教環境的困境與改革的可能。歡迎各位有興趣的朋友前來參與討論。
(本次活動自由入場、無需事前報名;感謝【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時間】2018年11月30日 (五) 19:30–21:3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葉 浩│倫敦政經學院政治哲學博士
【與談】黃厚銘│政大社會學系教授
陳妙芬│台大法律學院副教授
陳政亮│高教工會秘書長
【主辦】高教工會、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
【參考資料】
「永遠公投同溫層好厚?促進大學與社會對話,從翻轉評鑑開始」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52/article/7515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從1998年台大在校內訂定《教師評估準則》算起,台灣的「高教評鑑」制度也已經實施二十年了。這二十年來,不同領域的學界人士,對評鑑的批評可以說是從不間斷;而這也反映了評鑑制度在大學校園中的強大力量。
事實上,評鑑制度不僅關聯到個別學校的發展、教師的工作內容、學生的受教權利,甚至因為它與校內/外/國家權力結構盤根錯節的鑲嵌在一起,其實它與整體國家的高教政策也緊密相關。回顧來看,可以說要理解這二十年來的高教變遷,我們必須面對評鑑制度帶來的的影響。
我們應當要嚴肅的詢問:到底評鑑制度是否真的提昇了高教品質?它到底帶來了什麼樣的制度效果?有人說:「除了作假與流於形式的弊病之外,評鑑制度造成的是大學權力結構的集中化」。有人認為:「它破壞了學術工作者內在的自律精神,轉而變成應付了事的心態」。有人則認為:「評鑑制度挖空了學術的自由根基,研究愈來愈庸俗化,失去邊緣與創新的可能性」。
我們是該停下腳步,認認真真思考台灣到底需要什麼樣的高教環境的時候了!此刻需要好好思索:「我們需要評鑑嗎?」或者問:「我們到底想要什麼樣的大學?」而這些問題,開放給所有人來共同回答!
本週【哲學星期五@台北】與【高教工會】合作,邀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黃厚銘教授與台大法律學院陳妙芬教授,還有高教工會陳正亮秘書長,來跟大家探討高教環境的困境與改革的可能。歡迎各位有興趣的朋友前來參與討論。
(本次活動自由入場、無需事前報名;感謝【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時間】2018年11月30日 (五) 19:30–21:3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葉 浩│倫敦政經學院政治哲學博士
【與談】黃厚銘│政大社會學系教授
陳妙芬│台大法律學院副教授
陳政亮│高教工會秘書長
【主辦】高教工會、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
【參考資料】
「永遠公投同溫層好厚?促進大學與社會對話,從翻轉評鑑開始」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52/article/7515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台北】—《反思評鑑二十年--台灣的高教怎麼了?》—2018/11/30(五)19:30@慕哲咖啡館
從1998年台大在校內訂定《教師評估準則》算起,台灣的「高教評鑑」制度也已經實施二十年了。這二十年來,不同領域的學界人士,對評鑑的批評可以說是從不間斷;而這也反映了評鑑制度在大學校園
從1998年台大在校內訂定《教師評估準則》算起,台灣的「高教評鑑」制度也已經實施二十年了。這二十年來,不同領域的學界人士,對評鑑的批評可以說是從不間斷;而這也反映了評鑑制度在大學校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84e2M4SikE
0
0
【哲學星期五@台北】藝術創作做為解殖方法─建造帝國邊界上的異托邦 20181207
【哲學星期五@台北】―「藝術創作做為解殖方法─建造帝國邊界上的異托邦」―2018/12/07 (五) 19:30@慕哲咖啡館
台灣身處中、美兩者的帝國邊界,身為創作者,如何就媒體、美學、創作觀念上的建立,來蜿蜒抵抗此波帝國主義的沖刷?甚至,我們如何能以藝術創作為解殖方法,去自建自己的知識體系,重組利基、重組自身理想的對話對象與對話邏輯。
如果17世紀時,各地方言出版的興起,造就了現代國族共同體的邊界誕生;20世紀時,受CIA贊助美國的當代藝術與好萊塢電影席捲,造就一批批人離開自己的國家,追求開放、自由的美國夢價值。那在這帝國的背景之上,建立一種台灣的視覺語系,又能吸引什麼樣的人們,看見另一個異托邦?
本周2018/12/07【哲學星期五@台北】邀請到觀念藝術家李紫彤,分享他《時差書寫》及《#迎靈者》兩個藝術計畫,如何貼近原住民女性與酷兒的位置,來看台灣現代化政策與帝國邊界;又如何連結多國的個人歷史敘事,來重製冷戰後台灣轉型正義與世界史的對位關係。了解以藝術創作為方法,如何與不同的知識生產方式交互作用,創作者們又如何能積極的、聯合的、政治的藉由這些離散、邊緣的角度,探索在「國家」及「國際」轟隆聲響上的異托邦之境。
(感謝【青平台】、【慕哲咖啡館X左轉有書】贊助場地,本活動自由入場、無需報名;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
【時間】 2018年12月07日(五) 19:30–21:00
【地點】 Café Philo慕哲咖啡館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3 號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6 號出口)
【主持】 廖健苡│哲學星期五策劃人
【主講】 李紫彤│觀念藝術家
【主辦】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吳豐維、黃昭華、梁家瑜、葉浩【海報設計】徐名慧、楊郁婷、林亭萱、徐清恬【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直播】林士傑【摘要】賴韋蓁、林安冬、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謝杰融
【講者介紹】
李紫彤( Lee Tzu Tung),觀念藝術家,創作手法結合深入的學術研究與政治參與。近年,她以「身份認同」之敘事及權力為出發點,將原民性、華語語系、現代性創傷、知識論正義納為創作研究範疇。她遊於行為、網路藝術、新媒體裝置與實驗電影,以藝術做為方法,審視當代藝術、科技與政治權利之框架。(更多資訊:tzutung.com)
【藝術計畫介紹】
●《時差書寫》探訪台灣人公共事務協會(FAPA)、中國和統會、台灣政黨選舉及原住民運動的田野過程、探討原住民運動者在面對現代性政策及定居殖民者時,如何思考國族及性別認同狀況;同時,藝術創作的形式又如何與人類學的民族誌書寫及反身性概念交涉。
●《#迎靈者》則是一個參與式的新媒體作品,此計畫設計一套程序,讓哥倫比亞、瓜地馬拉、匈牙利、斯洛維尼雅...等地的朋友,以社群媒體召喚各地冷戰後,壓迫者與被壓迫者的個人故事。《#迎靈者》試圖重製台灣轉型正義與世界史的對位關係,嘗試超越肉身、靈魂、地域,彼此連結的可能。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台灣身處中、美兩者的帝國邊界,身為創作者,如何就媒體、美學、創作觀念上的建立,來蜿蜒抵抗此波帝國主義的沖刷?甚至,我們如何能以藝術創作為解殖方法,去自建自己的知識體系,重組利基、重組自身理想的對話對象與對話邏輯。
如果17世紀時,各地方言出版的興起,造就了現代國族共同體的邊界誕生;20世紀時,受CIA贊助美國的當代藝術與好萊塢電影席捲,造就一批批人離開自己的國家,追求開放、自由的美國夢價值。那在這帝國的背景之上,建立一種台灣的視覺語系,又能吸引什麼樣的人們,看見另一個異托邦?
本周2018/12/07【哲學星期五@台北】邀請到觀念藝術家李紫彤,分享他《時差書寫》及《#迎靈者》兩個藝術計畫,如何貼近原住民女性與酷兒的位置,來看台灣現代化政策與帝國邊界;又如何連結多國的個人歷史敘事,來重製冷戰後台灣轉型正義與世界史的對位關係。了解以藝術創作為方法,如何與不同的知識生產方式交互作用,創作者們又如何能積極的、聯合的、政治的藉由這些離散、邊緣的角度,探索在「國家」及「國際」轟隆聲響上的異托邦之境。
(感謝【青平台】、【慕哲咖啡館X左轉有書】贊助場地,本活動自由入場、無需報名;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
【時間】 2018年12月07日(五) 19:30–21:00
【地點】 Café Philo慕哲咖啡館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3 號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6 號出口)
【主持】 廖健苡│哲學星期五策劃人
【主講】 李紫彤│觀念藝術家
【主辦】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吳豐維、黃昭華、梁家瑜、葉浩【海報設計】徐名慧、楊郁婷、林亭萱、徐清恬【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直播】林士傑【摘要】賴韋蓁、林安冬、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謝杰融
【講者介紹】
李紫彤( Lee Tzu Tung),觀念藝術家,創作手法結合深入的學術研究與政治參與。近年,她以「身份認同」之敘事及權力為出發點,將原民性、華語語系、現代性創傷、知識論正義納為創作研究範疇。她遊於行為、網路藝術、新媒體裝置與實驗電影,以藝術做為方法,審視當代藝術、科技與政治權利之框架。(更多資訊:tzutung.com)
【藝術計畫介紹】
●《時差書寫》探訪台灣人公共事務協會(FAPA)、中國和統會、台灣政黨選舉及原住民運動的田野過程、探討原住民運動者在面對現代性政策及定居殖民者時,如何思考國族及性別認同狀況;同時,藝術創作的形式又如何與人類學的民族誌書寫及反身性概念交涉。
●《#迎靈者》則是一個參與式的新媒體作品,此計畫設計一套程序,讓哥倫比亞、瓜地馬拉、匈牙利、斯洛維尼雅...等地的朋友,以社群媒體召喚各地冷戰後,壓迫者與被壓迫者的個人故事。《#迎靈者》試圖重製台灣轉型正義與世界史的對位關係,嘗試超越肉身、靈魂、地域,彼此連結的可能。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台北】―「藝術創作做為解殖方法─建造帝國邊界上的異托邦」―2018/12/07 (五) 19:30@慕哲咖啡館
台灣身處中、美兩者的帝國邊界,身為創作者,如何就媒體、美學、創作觀念上的建立,來蜿蜒抵抗此波帝國主義的沖刷?甚至,我們如何能以藝術創作為解殖方法,去自建自己的知識體系,重
台灣身處中、美兩者的帝國邊界,身為創作者,如何就媒體、美學、創作觀念上的建立,來蜿蜒抵抗此波帝國主義的沖刷?甚至,我們如何能以藝術創作為解殖方法,去自建自己的知識體系,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RkYBP2Paw
0
0
【哲學星期五@台北】面對自然之美─如何以美學武裝生態政治? 20181123
【哲學星期五@台北】―「面對自然之美─如何以美學武裝生態政治?」―2018/11/23 (五) 19:30@慕哲咖啡館
夕陽、星空、月光、疊翠蔥鬱的山谷、海洋的壯麗、波光粼粼的水面、林中路不時透隱的光亮......都能美得讓我們為其讚嘆、驚訝、甚至使我們啞口無言,或許如盧梭所說,自然之美讓我們得以療愈,而不必再多想甚麼。自然之美不見得是視覺的,聲音、氣味、觸感都可以讓人引發出許多的感觸。黑格爾認為自然之美相較於人類的藝術之美,是一種平庸之美,不在美學的探討範圍之內。不過,果真如此?
但是,為什麼我們會讚歎自然之美?因為過於平常,而認為理所當然,而不去探問為什麼大自然有這種力量能夠讓人們感動?因為過於平常,我們是否忽略了人和自然的關係?
人類面對自然之美時,讓我們感受到寧靜、平和、開闊之際,這些自然之美只會停留在短暫的驚嘆嗎?這樣的美,是否能讓人轉化為行動,轉而去保護自然,而非掠奪自然?而這樣的感動,又如何成為一種美學的經驗,進而可以武裝我們對美的捍衛,化為生態保護以及生態政治的行動?
本周【哲學星期五@台北】邀請到法國《哲學月刊》(Philosophie Magazine)的編輯部主任Alexandre Lacroix。身為哲學家,他的書寫論述,不斷關注現代社會現象,這次來台灣,讓我們可以近身與他交流,一起討論如何面對自然之美。
(本次法文中文同步口譯,感謝【青平台】、【慕哲咖啡館X左轉有書】贊助場地,本活動自由入場、無需報名;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
【時間】 2018年11月23日 (五) 19:30–21:00
【地點】 Café Philo慕哲咖啡館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沈清楷 │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
【主講】Alexandre Lacroix│法國《哲學月刊》編輯部主任
【口譯】許惇純
【主辦】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法國在台協會、台灣法語譯者協會
【策劃行政】廖健苡、吳豐維、黃昭華、梁家瑜、葉浩【海報設計】徐名慧、楊郁婷、林亭萱、徐清恬【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直播】林士傑【摘要】賴韋蓁、林安冬、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夕陽、星空、月光、疊翠蔥鬱的山谷、海洋的壯麗、波光粼粼的水面、林中路不時透隱的光亮......都能美得讓我們為其讚嘆、驚訝、甚至使我們啞口無言,或許如盧梭所說,自然之美讓我們得以療愈,而不必再多想甚麼。自然之美不見得是視覺的,聲音、氣味、觸感都可以讓人引發出許多的感觸。黑格爾認為自然之美相較於人類的藝術之美,是一種平庸之美,不在美學的探討範圍之內。不過,果真如此?
但是,為什麼我們會讚歎自然之美?因為過於平常,而認為理所當然,而不去探問為什麼大自然有這種力量能夠讓人們感動?因為過於平常,我們是否忽略了人和自然的關係?
人類面對自然之美時,讓我們感受到寧靜、平和、開闊之際,這些自然之美只會停留在短暫的驚嘆嗎?這樣的美,是否能讓人轉化為行動,轉而去保護自然,而非掠奪自然?而這樣的感動,又如何成為一種美學的經驗,進而可以武裝我們對美的捍衛,化為生態保護以及生態政治的行動?
本周【哲學星期五@台北】邀請到法國《哲學月刊》(Philosophie Magazine)的編輯部主任Alexandre Lacroix。身為哲學家,他的書寫論述,不斷關注現代社會現象,這次來台灣,讓我們可以近身與他交流,一起討論如何面對自然之美。
(本次法文中文同步口譯,感謝【青平台】、【慕哲咖啡館X左轉有書】贊助場地,本活動自由入場、無需報名;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
【時間】 2018年11月23日 (五) 19:30–21:00
【地點】 Café Philo慕哲咖啡館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沈清楷 │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
【主講】Alexandre Lacroix│法國《哲學月刊》編輯部主任
【口譯】許惇純
【主辦】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法國在台協會、台灣法語譯者協會
【策劃行政】廖健苡、吳豐維、黃昭華、梁家瑜、葉浩【海報設計】徐名慧、楊郁婷、林亭萱、徐清恬【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直播】林士傑【摘要】賴韋蓁、林安冬、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台北】―「面對自然之美─如何以美學武裝生態政治?」―2018/11/23 (五) 19:30@慕哲咖啡館
夕陽、星空、月光、疊翠蔥鬱的山谷、海洋的壯麗、波光粼粼的水面、林中路不時透隱的光亮......都能美得讓我們為其讚嘆、驚訝、甚至使我們啞口無言,或許如盧梭所說,自然之美讓我們得
夕陽、星空、月光、疊翠蔥鬱的山谷、海洋的壯麗、波光粼粼的水面、林中路不時透隱的光亮......都能美得讓我們為其讚嘆、驚訝、甚至使我們啞口無言,或許如盧梭所說,自然之美讓我們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SCgzedhS_0
0
0
【哲學星期五@台北】零工經濟=零碎勞動? 20181109
【哲學星期五@台北】—《零工經濟=零碎勞動?》—2018/11/09(五)19:30@慕哲咖啡館
通訊科技的大躍進,讓許多經濟和勞動生活的起了很大的變化。近年來,坊間有許多新穎的經濟模式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眩目的名稱不只改變了許多交易行為,同時也創造了許多新的勞動型態,例如共享經濟、零工經濟、平台經濟等,無不在這一波通訊科技爆發的浪潮上,尋覓新獲利和勞動模式的可能。然而,社會對於這個趨勢的評價兩極化,有的認為這是這將推陳出新的創造出新的勞動位置,讓勞工可以有更多元的就業選擇和機會;另一邊廂,則認為這將使得勞動生活更為零碎化,不利於改善勞工的所得和生活。
然而,當零工經濟成為事實,社會就更應該全面的去瞭解,這種新的就業型態對於勞工,以及整體勞動環境的影響。尤其,伴隨著通訊軟體的日新月異,也提供了經濟運作更多創新靈活的空間,但對於勞工而言,是對於自己的勞動有更大的彈性和自主,還是別無選擇的被吸入這一股洪流之中,只能不斷的在無數個零工中流轉、生存。
零工經濟是什麼?零工經濟對於勞工勞動生活為何?是機會,還是威脅?而現有的勞動保護和社會安全如何回應這個趨勢。【哲學星期五@台北】、【台灣勞工陣線】,邀請了對於勞動學和零工經濟深入研究的文化大學李健鴻教授,為大家剖析零工經濟的態樣,以及這個模式對於台灣勞工勞動生活的影響。
(本次活動自由入場、無需事前報名;感謝【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時間】2018年11月9日 (五) 19:30–21:3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孫友聯│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理事長
【主講】李健鴻│文化大學勞工關係學系及研究所教授
【講者介紹】
李健鴻│文化大學勞工關係學系及研究所教授,研究領域包括就業安全政策、彈性安全制度、勞工政策、勞動市場分析。
【台灣勞工陣線官網】
http://labor.ngo.tw/
【台灣勞陣線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abourFront/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通訊科技的大躍進,讓許多經濟和勞動生活的起了很大的變化。近年來,坊間有許多新穎的經濟模式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眩目的名稱不只改變了許多交易行為,同時也創造了許多新的勞動型態,例如共享經濟、零工經濟、平台經濟等,無不在這一波通訊科技爆發的浪潮上,尋覓新獲利和勞動模式的可能。然而,社會對於這個趨勢的評價兩極化,有的認為這是這將推陳出新的創造出新的勞動位置,讓勞工可以有更多元的就業選擇和機會;另一邊廂,則認為這將使得勞動生活更為零碎化,不利於改善勞工的所得和生活。
然而,當零工經濟成為事實,社會就更應該全面的去瞭解,這種新的就業型態對於勞工,以及整體勞動環境的影響。尤其,伴隨著通訊軟體的日新月異,也提供了經濟運作更多創新靈活的空間,但對於勞工而言,是對於自己的勞動有更大的彈性和自主,還是別無選擇的被吸入這一股洪流之中,只能不斷的在無數個零工中流轉、生存。
零工經濟是什麼?零工經濟對於勞工勞動生活為何?是機會,還是威脅?而現有的勞動保護和社會安全如何回應這個趨勢。【哲學星期五@台北】、【台灣勞工陣線】,邀請了對於勞動學和零工經濟深入研究的文化大學李健鴻教授,為大家剖析零工經濟的態樣,以及這個模式對於台灣勞工勞動生活的影響。
(本次活動自由入場、無需事前報名;感謝【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時間】2018年11月9日 (五) 19:30–21:3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孫友聯│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理事長
【主講】李健鴻│文化大學勞工關係學系及研究所教授
【講者介紹】
李健鴻│文化大學勞工關係學系及研究所教授,研究領域包括就業安全政策、彈性安全制度、勞工政策、勞動市場分析。
【台灣勞工陣線官網】
http://labor.ngo.tw/
【台灣勞陣線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abourFront/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台北】—《零工經濟=零碎勞動?》—2018/11/09(五)19:30@慕哲咖啡館
通訊科技的大躍進,讓許多經濟和勞動生活的起了很大的變化。近年來,坊間有許多新穎的經濟模式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眩目的名稱不只改變了許多交易行為,同時也創造了許多新的勞動型態,例如共享經濟、零工經濟、平
通訊科技的大躍進,讓許多經濟和勞動生活的起了很大的變化。近年來,坊間有許多新穎的經濟模式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眩目的名稱不只改變了許多交易行為,同時也創造了許多新的勞動型態,例如共享經濟、零工經濟、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gGNxPE6mFU
0
0
【哲學星期五@台北】#MeToo 一年:改變與反挫 20181026
【哲學星期五@台北】—《#MeToo 一年:改變與反挫》—2018/10/26(五)19:30@慕哲咖啡館
自從2017年美國電影監製Harvey Weinstein被爆出性醜聞後,#Me Too行動撼動了許多國家的政治、經濟、影藝、教育及宗教等領域。這如星火燎原般的勢力擴及歐、美、亞、非洲多國,顯示性騷擾、性侵害的社會問題不僅不分國界,也是長年被忽視及壓抑的問題。參與#Me Too的人要讓世界正視問題的嚴重性,並改善現有體制的不足。
不過,一如所有社會行動可能會遭到反挫,#Me Too行動也不例外。反#Me Too最具影響力的論述是,#Me Too故事難以辨真偽,而被指控的人仍可能因此名譽掃地、失業等;即使#Me Too的指控是真的,加害者受到的負面結果是否有比例失當的問題。
在台灣,反#Me Too行動的勢力很大,從體育主播張旖旂響應#Me Too後受到排山倒海的網路攻擊,即可看出台灣對於參與#Me Too行動的人並不友善。這樣的社會氛圍反映出受害者多難以獲得支持的現實,而這樣的不友善鞏固了受害者沉默、他人難以提供支持、加害者變得肆無忌憚的惡性循環。
面對這樣的性文化,台灣即使有性平三法,受害者在尋求協助時仍會困難重重,台灣社會更難以在性平路上有真正的進步。如今,#Me Too已燃燒一年,我們能從#Me Too行動及其遭受的反挫反省出什麼?我們又如何給予想參與行動的人支持讓#Me Too能在台灣發酵?
【哲學星期五@台北】與【台灣女人連線】合作,請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理事長孫友聯先生主持,邀請到台灣女人連線黃淑英常務理事,以及台灣男性協會陳柏偉理事,同時從男性與女性的角度與大家一同探討#Me Too改變台灣性文化的可能與阻礙。歡迎各界前來討論!
(本次活動自由入場、無需事前報名;感謝【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提供場
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時間】2018年10月26日 (五) 19:30–21:3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孫友聯│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理事長、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主講】黃淑英│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
【與談】陳柏偉│台灣男性協會理事
【台灣女人連線官網】
http://twl.ngo.org.tw/
【台灣女人連線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twlandtwh/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自從2017年美國電影監製Harvey Weinstein被爆出性醜聞後,#Me Too行動撼動了許多國家的政治、經濟、影藝、教育及宗教等領域。這如星火燎原般的勢力擴及歐、美、亞、非洲多國,顯示性騷擾、性侵害的社會問題不僅不分國界,也是長年被忽視及壓抑的問題。參與#Me Too的人要讓世界正視問題的嚴重性,並改善現有體制的不足。
不過,一如所有社會行動可能會遭到反挫,#Me Too行動也不例外。反#Me Too最具影響力的論述是,#Me Too故事難以辨真偽,而被指控的人仍可能因此名譽掃地、失業等;即使#Me Too的指控是真的,加害者受到的負面結果是否有比例失當的問題。
在台灣,反#Me Too行動的勢力很大,從體育主播張旖旂響應#Me Too後受到排山倒海的網路攻擊,即可看出台灣對於參與#Me Too行動的人並不友善。這樣的社會氛圍反映出受害者多難以獲得支持的現實,而這樣的不友善鞏固了受害者沉默、他人難以提供支持、加害者變得肆無忌憚的惡性循環。
面對這樣的性文化,台灣即使有性平三法,受害者在尋求協助時仍會困難重重,台灣社會更難以在性平路上有真正的進步。如今,#Me Too已燃燒一年,我們能從#Me Too行動及其遭受的反挫反省出什麼?我們又如何給予想參與行動的人支持讓#Me Too能在台灣發酵?
【哲學星期五@台北】與【台灣女人連線】合作,請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理事長孫友聯先生主持,邀請到台灣女人連線黃淑英常務理事,以及台灣男性協會陳柏偉理事,同時從男性與女性的角度與大家一同探討#Me Too改變台灣性文化的可能與阻礙。歡迎各界前來討論!
(本次活動自由入場、無需事前報名;感謝【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提供場
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時間】2018年10月26日 (五) 19:30–21:3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孫友聯│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理事長、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主講】黃淑英│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
【與談】陳柏偉│台灣男性協會理事
【台灣女人連線官網】
http://twl.ngo.org.tw/
【台灣女人連線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twlandtwh/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台北】—《#MeToo 一年:改變與反挫》—2018/10/26(五)19:30@慕哲咖啡館
自從2017年美國電影監製Harvey Weinstein被爆出性醜聞後,#Me Too行動撼動了許多國家的政治、經濟、影藝、教育及宗教等領域。這如星火燎原般的勢力擴及歐、美、亞、非洲多國
自從2017年美國電影監製Harvey Weinstein被爆出性醜聞後,#Me Too行動撼動了許多國家的政治、經濟、影藝、教育及宗教等領域。這如星火燎原般的勢力擴及歐、美、亞、非洲多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ssBO03x0Jw
0
0
【哲學星期五@台北】羞恥之舞:身體如何紀錄情感? 20181102
【哲學星期五@台北】—《羞恥之舞:身體如何紀錄情感?》—2018/11/02(五)19:30@慕哲咖啡館地下沙龍
情感表現是動物或人自然的身體反應,但往往在社會教育、禮節規範等過程中,我們的情感表達可能變得不太自由。身體為我們一一紀錄下這些情緒與情感,可能比我們所想的還多,這其中不但有開心、喜悅、滿足等正向情緒,同時也包含憤怒、羞愧、憂傷和無助等負面,許多受到壓抑的面向。
藝術的表現,同時是人們或藝術家精神世界的呈現。舞蹈身為藝術的一種形式,它藉由肢體來傳達,這難道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表現主義呈現?而透過舞蹈,舞蹈家想要、或是能夠察覺甚麼樣的真實?或是這最終也只是虛幻?透過舞蹈、身體到底藏有多少我們未曾探索的秘密?而這些「黑暗」的秘密,又從何而來?
本週【哲學星期五@台北】邀請到兩位分別來自日本的舞踏家地案絵里,以及生於法國但在美國從事舞踏教學、演出的舞踏家Vangeline,還有在台灣推廣黯黑舞蹈的跨域藝術家胡嘉,來跟大家分享他們各自對透過舞蹈演繹身體或情緒傳達的想法與感覺。歡迎各位有興趣的朋友們前來交流討論。
(本次活動自由入場、無需事前報名;感謝【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本場講座將以逐步口譯進行,特別感謝日文翻譯張懷文小姐協助。
【時間】2018年11月02日 (五) 19:30–21:3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陳妙芬│德國哥廷根大學法學博士及哲學博士候選人
【與談】Vangeline│(法)舞蹈藝術家、紐約舞踏學院藝術總監
地案絵里│(日)舞蹈藝術家
胡 嘉│(台)藝術家、滅劇場藝術總監
【滅劇場】
http://www.huchiadance.com/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情感表現是動物或人自然的身體反應,但往往在社會教育、禮節規範等過程中,我們的情感表達可能變得不太自由。身體為我們一一紀錄下這些情緒與情感,可能比我們所想的還多,這其中不但有開心、喜悅、滿足等正向情緒,同時也包含憤怒、羞愧、憂傷和無助等負面,許多受到壓抑的面向。
藝術的表現,同時是人們或藝術家精神世界的呈現。舞蹈身為藝術的一種形式,它藉由肢體來傳達,這難道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表現主義呈現?而透過舞蹈,舞蹈家想要、或是能夠察覺甚麼樣的真實?或是這最終也只是虛幻?透過舞蹈、身體到底藏有多少我們未曾探索的秘密?而這些「黑暗」的秘密,又從何而來?
本週【哲學星期五@台北】邀請到兩位分別來自日本的舞踏家地案絵里,以及生於法國但在美國從事舞踏教學、演出的舞踏家Vangeline,還有在台灣推廣黯黑舞蹈的跨域藝術家胡嘉,來跟大家分享他們各自對透過舞蹈演繹身體或情緒傳達的想法與感覺。歡迎各位有興趣的朋友們前來交流討論。
(本次活動自由入場、無需事前報名;感謝【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本場講座將以逐步口譯進行,特別感謝日文翻譯張懷文小姐協助。
【時間】2018年11月02日 (五) 19:30–21:3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陳妙芬│德國哥廷根大學法學博士及哲學博士候選人
【與談】Vangeline│(法)舞蹈藝術家、紐約舞踏學院藝術總監
地案絵里│(日)舞蹈藝術家
胡 嘉│(台)藝術家、滅劇場藝術總監
【滅劇場】
http://www.huchiadance.com/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台北】—《羞恥之舞:身體如何紀錄情感?》—2018/11/02(五)19:30@慕哲咖啡館地下沙龍
情感表現是動物或人自然的身體反應,但往往在社會教育、禮節規範等過程中,我們的情感表達可能變得不太自由。身體為我們一一紀錄下這些情緒與情感,可能比我們所想的還多,這其中不但有開心、喜悅
情感表現是動物或人自然的身體反應,但往往在社會教育、禮節規範等過程中,我們的情感表達可能變得不太自由。身體為我們一一紀錄下這些情緒與情感,可能比我們所想的還多,這其中不但有開心、喜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vCjQSv3yTs
0
0
【哲學星期五@台北】原住民族教育自決權:臺紐連結的經驗與借鏡 20181025
【哲學『非』星期五@台北】—《原住民族教育自決權:臺紐連結的經驗與借鏡》—2018/10/25(四)19:00@慕哲咖啡館地下沙龍
紐西蘭是台灣的新南向政策內的國家之一,且因著「南島之親」緣故,雙邊互動的面向顯得更加豐富與多元,包含雙邊經濟協定、文化與藝術交流、環境與農業政策、原住民族教育等等。
談到原住民族教育,如果我們將「原住民族教育」比喻成一間充滿美麗文化和語言的房子,殖民教育卻是將這美麗房子一一深鎖的兇手,讓下一代的原住民孩子不得其門而入。雖然,過去30 多年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際原住民鑿開通往民族教育的通道,具體實踐教育的自決權利。
1970年代後,紐西蘭毛利人自主展開一系列爭取教育權利的草根運動,1982年的語言巢運動,更奠定了全毛利語教育的基礎,此後許多毛利學校紛紛成立,教育成為民族教育的基石。
台灣的原住民族跟毛利族人同樣受到殖民的迫害,失去自己的語言與文化。在紐西蘭歷史脈絡中,毛利語言復振脈絡與現況為何?而透過語言復振又如何帶動「Kaupapa Māori」教育價值並建構族群認同呢?而紐西蘭的毛利教育又如何可以成為台灣原住民族教育自決權的借鏡與參考?本週四【哲學『非』星期五@台北】,歡迎各位關心的朋友前來交流討論。
(本次活動自由入場、無需事前報名;感謝【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時間】2018年10月25日 (四) 19:00–21:0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沈清楷│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
【主講】Sifo Lakaw鍾文觀│花蓮部落大學執行長
【與談】杜宜蓁│台灣原住民族志願服務與國際交流協會理事
Pisuy Bawnay筆述一•莫奈│台灣原夢瑪巴琉協會理事長
Akuanx浦念瑜│凱達格蘭文化館企劃行政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參考資料】
*紐西蘭毛利教育的興起與台灣原住民教育之反思
https://web.alcd.tw/uploads/2017/12/14/4ad3992d457d7d8e9be0c3621c13fa2d.pdf
紐西蘭是台灣的新南向政策內的國家之一,且因著「南島之親」緣故,雙邊互動的面向顯得更加豐富與多元,包含雙邊經濟協定、文化與藝術交流、環境與農業政策、原住民族教育等等。
談到原住民族教育,如果我們將「原住民族教育」比喻成一間充滿美麗文化和語言的房子,殖民教育卻是將這美麗房子一一深鎖的兇手,讓下一代的原住民孩子不得其門而入。雖然,過去30 多年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際原住民鑿開通往民族教育的通道,具體實踐教育的自決權利。
1970年代後,紐西蘭毛利人自主展開一系列爭取教育權利的草根運動,1982年的語言巢運動,更奠定了全毛利語教育的基礎,此後許多毛利學校紛紛成立,教育成為民族教育的基石。
台灣的原住民族跟毛利族人同樣受到殖民的迫害,失去自己的語言與文化。在紐西蘭歷史脈絡中,毛利語言復振脈絡與現況為何?而透過語言復振又如何帶動「Kaupapa Māori」教育價值並建構族群認同呢?而紐西蘭的毛利教育又如何可以成為台灣原住民族教育自決權的借鏡與參考?本週四【哲學『非』星期五@台北】,歡迎各位關心的朋友前來交流討論。
(本次活動自由入場、無需事前報名;感謝【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時間】2018年10月25日 (四) 19:00–21:0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沈清楷│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
【主講】Sifo Lakaw鍾文觀│花蓮部落大學執行長
【與談】杜宜蓁│台灣原住民族志願服務與國際交流協會理事
Pisuy Bawnay筆述一•莫奈│台灣原夢瑪巴琉協會理事長
Akuanx浦念瑜│凱達格蘭文化館企劃行政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參考資料】
*紐西蘭毛利教育的興起與台灣原住民教育之反思
https://web.alcd.tw/uploads/2017/12/14/4ad3992d457d7d8e9be0c3621c13fa2d.pdf
【哲學『非』星期五@台北】—《原住民族教育自決權:臺紐連結的經驗與借鏡》—2018/10/25(四)19:00@慕哲咖啡館地下沙龍
紐西蘭是台灣的新南向政策內的國家之一,且因著「南島之親」緣故,雙邊互動的面向顯得更加豐富與多元,包含雙邊經濟協定、文化與藝術交流、環境與農業政策、原住民族教育等等。
紐西蘭是台灣的新南向政策內的國家之一,且因著「南島之親」緣故,雙邊互動的面向顯得更加豐富與多元,包含雙邊經濟協定、文化與藝術交流、環境與農業政策、原住民族教育等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4zYEzI2x60
0
0
【哲學「非」星期五@台北】打破沉默:一場教會的#MeToo運動 20181022
【哲學『非』星期五@台北】—《打破沉默:一場教會的#MeToo運動》—2018/10/22(一)19:00@慕哲咖啡館地下沙龍
2017年好萊塢製片哈維.書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性騷擾醜聞爆發後,在臉書等社交媒體上興起了「#MeToo運動」。大約是同時間,國外一些主流教會如天主教、聖公會等,紛紛爆出性侵害遭教會包庇導致多人受害的醜聞。根據實證研究,教內性侵害往往具有利用宗教信念來合理化或強制受害者的特性,再加上宗教組織上對下的權力不平等關係,致令受害的信徒或出於一昧的「順服」,或害怕「上帝的懲罰」,或迷信「屬靈的權柄」,而無法自行對外求救。
宗教不是國之異域!不少國外經驗顯示政府、媒體及公民社會的關切與介入,有助於促成宗教內部的自省。另一方面,宗教團體作為公民社會的一份子,除了道歉外,亦需正視究竟出於什麼理由或意識型態去掩蓋性侵害的真相,以及內部性別權力失衡該如何轉型的問題。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於今夏發表了教內被性騷擾經驗的相關研究報告,針對2013年訂下的「防治性騷擾政策」採取實際行動,希望促使基督教社群重視教內性暴力議題。而在台灣的實際情況又是如何呢?
本週一【哲學『非』星期五@台北】與【婦女新知基金會】合作,由葉浩老師主持,特別邀請到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助理執行幹事曹曉彤小姐,世新大學性別所陳宜倩教授,以及玉山神學院陳文珊助理教授來跟大家討論教會中性騷擾與侵害的議題。如何透過揭露、改革並進一步提升教內與社會大眾的性別平等意識,不讓受害情形再度發生,你我或許都可以盡一份力。歡迎各位朋友前來交流討論。
(本次活動自由入場、無需事前報名;感謝【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時間】2018年10月22日 (一) 19:00–21:0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葉 浩│英國倫敦政經學院政治哲學博士
【與談】陳宜倩│世新大學性別所教授
曹曉彤│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助理執行幹事
陳文珊│玉山神學院助理教授
【婦女新知基金會官網】
https://www.awakening.org.tw/
【婦女新知基金會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awakeningfoundation/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參考資料
*《不再沈默——收集教內被性騷擾經驗》研究報告及獻議,香港基督教協進會:http://www.hkcc.org.hk/acms/upload/hkcc/2018/不再沉默研究報告及獻議.pdf
2017年好萊塢製片哈維.書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性騷擾醜聞爆發後,在臉書等社交媒體上興起了「#MeToo運動」。大約是同時間,國外一些主流教會如天主教、聖公會等,紛紛爆出性侵害遭教會包庇導致多人受害的醜聞。根據實證研究,教內性侵害往往具有利用宗教信念來合理化或強制受害者的特性,再加上宗教組織上對下的權力不平等關係,致令受害的信徒或出於一昧的「順服」,或害怕「上帝的懲罰」,或迷信「屬靈的權柄」,而無法自行對外求救。
宗教不是國之異域!不少國外經驗顯示政府、媒體及公民社會的關切與介入,有助於促成宗教內部的自省。另一方面,宗教團體作為公民社會的一份子,除了道歉外,亦需正視究竟出於什麼理由或意識型態去掩蓋性侵害的真相,以及內部性別權力失衡該如何轉型的問題。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於今夏發表了教內被性騷擾經驗的相關研究報告,針對2013年訂下的「防治性騷擾政策」採取實際行動,希望促使基督教社群重視教內性暴力議題。而在台灣的實際情況又是如何呢?
本週一【哲學『非』星期五@台北】與【婦女新知基金會】合作,由葉浩老師主持,特別邀請到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助理執行幹事曹曉彤小姐,世新大學性別所陳宜倩教授,以及玉山神學院陳文珊助理教授來跟大家討論教會中性騷擾與侵害的議題。如何透過揭露、改革並進一步提升教內與社會大眾的性別平等意識,不讓受害情形再度發生,你我或許都可以盡一份力。歡迎各位朋友前來交流討論。
(本次活動自由入場、無需事前報名;感謝【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時間】2018年10月22日 (一) 19:00–21:0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葉 浩│英國倫敦政經學院政治哲學博士
【與談】陳宜倩│世新大學性別所教授
曹曉彤│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助理執行幹事
陳文珊│玉山神學院助理教授
【婦女新知基金會官網】
https://www.awakening.org.tw/
【婦女新知基金會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awakeningfoundation/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參考資料
*《不再沈默——收集教內被性騷擾經驗》研究報告及獻議,香港基督教協進會:http://www.hkcc.org.hk/acms/upload/hkcc/2018/不再沉默研究報告及獻議.pdf
【哲學『非』星期五@台北】—《打破沉默:一場教會的#MeToo運動》—2018/10/22(一)19:00@慕哲咖啡館地下沙龍
2017年好萊塢製片哈維.書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性騷擾醜聞爆發後,在臉書等社交媒體上興起了「#MeToo運動」。大約是同時間,國外一些主流教會如天
2017年好萊塢製片哈維.書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性騷擾醜聞爆發後,在臉書等社交媒體上興起了「#MeToo運動」。大約是同時間,國外一些主流教會如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Fc_Ir7ZAEk
0
0
【哲學星期五@台北】論社會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平等式」資本主義的視角 20181019
【哲學星期五@台北】—《論社會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平等式」資本主義的視角》—2018/10/19(五)19:30@慕哲咖啡館地下沙龍
從大規模佔領華爾街運動喊出「我們都是那99%」的口號,抗議經濟資源由少數1%的人所掌控,到經濟學家皮凱提提出《二十一世紀資本論》後,接連一本本不平等報告接連出版,經濟統計報告讓大家更看清楚財富不均而造成經濟不平等的結果,這個問題也受到大家高度關注。
該如何看待這些經濟統計?為何資本報酬率恆常高於經濟成長率?如何阻止貧富差距持續惡化?資本主義的邪惡來自何處?我們如何藉由統計思考造成這些不平等的政策與制度,進而提出可能的解方?
從更廣的角度來看,關於經濟與社會不平等的起源,相較於國內主流觀點一般認為是個人成就差異與出身家庭背景,國際學術研究指出其實是政治與制度所造成。不同觀點顯然會導致不同解方。例如位於政治光譜的左端馬克思主義,認為造成勞動者被剝削的原因是因為資本家握有生產工具,所以只要將生產工具集體化,就能解決不平等的問題(但此路徑已遭證偽)。國內主流觀點則屬於右派保守主義,將之歸諸於個人與家庭因素,加上國家角色弱化,導致階級流動停滯。除底層階級無法翻身被社會排除之外,中上階層更瀰漫著強烈的焦慮感,唯恐下一代從優勢階層上摔落。在以金錢為主要階級劃分的時代裡,具有強大支配力的階級觀某種程度上有效調動了人的學習與勞動意願,但長期而言,對整體社會的發展卻產生深遠的不良影響,尤其是短視近利的功利主義文化,與創新經濟所需要的多元價值與平等合作的文化基礎恰巧背道而馳。
一個更大的國際脈絡是,長久以來自由主義市場經濟教條不斷地強調「平等vs.效率」是一組對立不相容的關係,並援引共產與社會主義的失敗作為佐證。資本主義有好壞之分嗎?又該如何讓資本主義變得對大多數人有利而非有害?實際上當今全球資本主義體制有許多類型,其中表現最佳的,並非自由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是實踐「平等式」資本主義的北歐社會民主國家。全球化不僅無法將之掃入歷史的灰燼,反而證明了「平等式」資本主義的優越性。台灣公民社會需要拓展相關視野,作為個人信念行動乃至對公共政策期待的參照點。
本週【哲學星期五@台北】與【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及【經濟民主連合】合作,由孫友聯先生主持,邀請到經民連經濟組召集人吳啟禎,以及台大財經所碩士李淵楷先生,分別以經濟學家與資本家的觀點切入,探討經濟、社會不平等的原因。歡迎各界前來參與討論、交流。
(本次活動自由入場、無需事前報名;感謝【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時間】2018年10月19日 (五) 19:30–21:3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孫友聯│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理事長、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與談】李淵楷│台大財經研究所碩士、專業投資人
吳啟禎│經濟民主連合經濟組召集人
【經濟民主連合官網】
http://www.edunion.org.tw/
【經濟民主連合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eduniontaiwan
【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官網】
http://www.tahri.org.tw/
【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hri/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參考資料】
World Inequality Report (世界不平等報告)官網:
https://wir2018.wid.world/
從大規模佔領華爾街運動喊出「我們都是那99%」的口號,抗議經濟資源由少數1%的人所掌控,到經濟學家皮凱提提出《二十一世紀資本論》後,接連一本本不平等報告接連出版,經濟統計報告讓大家更看清楚財富不均而造成經濟不平等的結果,這個問題也受到大家高度關注。
該如何看待這些經濟統計?為何資本報酬率恆常高於經濟成長率?如何阻止貧富差距持續惡化?資本主義的邪惡來自何處?我們如何藉由統計思考造成這些不平等的政策與制度,進而提出可能的解方?
從更廣的角度來看,關於經濟與社會不平等的起源,相較於國內主流觀點一般認為是個人成就差異與出身家庭背景,國際學術研究指出其實是政治與制度所造成。不同觀點顯然會導致不同解方。例如位於政治光譜的左端馬克思主義,認為造成勞動者被剝削的原因是因為資本家握有生產工具,所以只要將生產工具集體化,就能解決不平等的問題(但此路徑已遭證偽)。國內主流觀點則屬於右派保守主義,將之歸諸於個人與家庭因素,加上國家角色弱化,導致階級流動停滯。除底層階級無法翻身被社會排除之外,中上階層更瀰漫著強烈的焦慮感,唯恐下一代從優勢階層上摔落。在以金錢為主要階級劃分的時代裡,具有強大支配力的階級觀某種程度上有效調動了人的學習與勞動意願,但長期而言,對整體社會的發展卻產生深遠的不良影響,尤其是短視近利的功利主義文化,與創新經濟所需要的多元價值與平等合作的文化基礎恰巧背道而馳。
一個更大的國際脈絡是,長久以來自由主義市場經濟教條不斷地強調「平等vs.效率」是一組對立不相容的關係,並援引共產與社會主義的失敗作為佐證。資本主義有好壞之分嗎?又該如何讓資本主義變得對大多數人有利而非有害?實際上當今全球資本主義體制有許多類型,其中表現最佳的,並非自由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是實踐「平等式」資本主義的北歐社會民主國家。全球化不僅無法將之掃入歷史的灰燼,反而證明了「平等式」資本主義的優越性。台灣公民社會需要拓展相關視野,作為個人信念行動乃至對公共政策期待的參照點。
本週【哲學星期五@台北】與【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及【經濟民主連合】合作,由孫友聯先生主持,邀請到經民連經濟組召集人吳啟禎,以及台大財經所碩士李淵楷先生,分別以經濟學家與資本家的觀點切入,探討經濟、社會不平等的原因。歡迎各界前來參與討論、交流。
(本次活動自由入場、無需事前報名;感謝【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時間】2018年10月19日 (五) 19:30–21:3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孫友聯│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理事長、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與談】李淵楷│台大財經研究所碩士、專業投資人
吳啟禎│經濟民主連合經濟組召集人
【經濟民主連合官網】
http://www.edunion.org.tw/
【經濟民主連合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eduniontaiwan
【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官網】
http://www.tahri.org.tw/
【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hri/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參考資料】
World Inequality Report (世界不平等報告)官網:
https://wir2018.wid.world/
【哲學星期五@台北】—《論社會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平等式」資本主義的視角》—2018/10/19(五)19:30@慕哲咖啡館地下沙龍
從大規模佔領華爾街運動喊出「我們都是那99%」的口號,抗議經濟資源由少數1%的人所掌控,到經濟學家皮凱提提出《二十一世紀資本論》後,接連一本本不平等報告接
從大規模佔領華爾街運動喊出「我們都是那99%」的口號,抗議經濟資源由少數1%的人所掌控,到經濟學家皮凱提提出《二十一世紀資本論》後,接連一本本不平等報告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qYMVQZVq8E
0
0
【哲學星期五@台北】x【報導者之夜】囚租人生 20181012
【哲學星期五@台北】x【報導者之夜】—《囚租人生》—2018/10/12(五)19:30@慕哲咖啡館地下沙龍
房價高漲的年代,租屋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居住型態。內政部統計,2017年租賃市場規模約98.5萬戶,相較2010年的80.8萬戶,成長21%,現今有租屋需求的人口數約300萬人,佔全台人口約八分之一。
但300萬人的需求可能僅是租賃市場中的冰山一角。
長久以來,租賃產業在台灣從來不是「正式」的市場,這一個政府與民間都心知肚明的公開祕密背後,是高達九成房東都沒有繳稅的「地下經濟」,沒有人知道這個地下經濟規模究竟多大。
而這個地下經濟卻讓租屋客愈來愈難受。不同年齡層的租屋困境正在發生:25歲的珍娜早已放棄買房夢想,想與朋友租房組成「家」,沒想到「租房面試」比找頭路還難,一個月被拒15次;40歲的錚誼育有3個孩子,與先生決定「以租代買」過日子,全家卻過著被生活費與租金夾殺的生活;81歲的老詹年輕時意氣風發,老年卻因家庭因素成為蝸居老人,沒有人願意租房子給他。
為揭開台灣租屋黑市下的租金漲幅,《報導者》爬梳全台最大租屋網站591十年來(2008年~2018年)雙北的租金變化,以房屋類型區分,發現呈現普遍上漲的趨勢,尤其以「整層住家」漲幅最高,平均坪數價錢中位數較十年前漲幅高達63%;「獨立套房」次之,漲幅為43%,租金中位數11000元。
《報導者》實際探訪多處老人蝸居處,呈現本應安享天年的長輩,現實中螻蟻般的人生;也從放棄買房的青年與雙薪家庭不得不的租屋選擇裡,描繪老中青三代的租屋生活的困境與對於未來生活的想像。
本週【哲學星期五@台北】與【報導者】合作,將由柯萱如律師主持,邀請到張子午、陳貞樺兩位記者,以及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彭建文教授兼系主任與政治大學地政系張金鶚特聘教授;兩位記者將跟大家分享採訪過程中的資料調查與現場觀察,呈現出台灣真實的租屋樣貌。彭教授與張教授教授則從市場與政策面向進行剖析帶大家了解台灣不動產與租屋議題。歡迎各界一同前來對話、思考可能的解方。
(本次活動自由入場、無需事前報名;感謝【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時間】2018年10月12日(五)19:30-21:3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3號B1(捷運板南線,善導寺6號出口)
【主持】柯萱如│律師
【主講】張子午、陳貞樺│《報導者》記者
【與談】彭建文│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張金鶚│政治大學地政系特聘教授
【報導者官網】
www.twreporter.org
【報導者Facebook粉絲頁】
https://m.facebook.com/twreporter/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參考資料】
「囚租人生」報導
https://www.twreporter.org/i/rent-house-in-difficulty-generation-gcs
房價高漲的年代,租屋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居住型態。內政部統計,2017年租賃市場規模約98.5萬戶,相較2010年的80.8萬戶,成長21%,現今有租屋需求的人口數約300萬人,佔全台人口約八分之一。
但300萬人的需求可能僅是租賃市場中的冰山一角。
長久以來,租賃產業在台灣從來不是「正式」的市場,這一個政府與民間都心知肚明的公開祕密背後,是高達九成房東都沒有繳稅的「地下經濟」,沒有人知道這個地下經濟規模究竟多大。
而這個地下經濟卻讓租屋客愈來愈難受。不同年齡層的租屋困境正在發生:25歲的珍娜早已放棄買房夢想,想與朋友租房組成「家」,沒想到「租房面試」比找頭路還難,一個月被拒15次;40歲的錚誼育有3個孩子,與先生決定「以租代買」過日子,全家卻過著被生活費與租金夾殺的生活;81歲的老詹年輕時意氣風發,老年卻因家庭因素成為蝸居老人,沒有人願意租房子給他。
為揭開台灣租屋黑市下的租金漲幅,《報導者》爬梳全台最大租屋網站591十年來(2008年~2018年)雙北的租金變化,以房屋類型區分,發現呈現普遍上漲的趨勢,尤其以「整層住家」漲幅最高,平均坪數價錢中位數較十年前漲幅高達63%;「獨立套房」次之,漲幅為43%,租金中位數11000元。
《報導者》實際探訪多處老人蝸居處,呈現本應安享天年的長輩,現實中螻蟻般的人生;也從放棄買房的青年與雙薪家庭不得不的租屋選擇裡,描繪老中青三代的租屋生活的困境與對於未來生活的想像。
本週【哲學星期五@台北】與【報導者】合作,將由柯萱如律師主持,邀請到張子午、陳貞樺兩位記者,以及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彭建文教授兼系主任與政治大學地政系張金鶚特聘教授;兩位記者將跟大家分享採訪過程中的資料調查與現場觀察,呈現出台灣真實的租屋樣貌。彭教授與張教授教授則從市場與政策面向進行剖析帶大家了解台灣不動產與租屋議題。歡迎各界一同前來對話、思考可能的解方。
(本次活動自由入場、無需事前報名;感謝【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時間】2018年10月12日(五)19:30-21:3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3號B1(捷運板南線,善導寺6號出口)
【主持】柯萱如│律師
【主講】張子午、陳貞樺│《報導者》記者
【與談】彭建文│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張金鶚│政治大學地政系特聘教授
【報導者官網】
www.twreporter.org
【報導者Facebook粉絲頁】
https://m.facebook.com/twreporter/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參考資料】
「囚租人生」報導
https://www.twreporter.org/i/rent-house-in-difficulty-generation-gcs
【哲學星期五@台北】x【報導者之夜】—《囚租人生》—2018/10/12(五)19:30@慕哲咖啡館地下沙龍
房價高漲的年代,租屋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居住型態。內政部統計,2017年租賃市場規模約98.5萬戶,相較2010年的80.8萬戶,成長21%,現今有租屋需求的人口數約300萬人,佔全台
房價高漲的年代,租屋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居住型態。內政部統計,2017年租賃市場規模約98.5萬戶,相較2010年的80.8萬戶,成長21%,現今有租屋需求的人口數約300萬人,佔全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ZqKkLR93uE
0
0
【哲學星期五@台北】釋憲之後,修法之前─公投元年的「婚姻平權」 20180921
【哲學星期五@台北】―「釋憲之後,修法之前─公投元年的『婚姻平權』」―2018/09/21 (五) 19:30@慕哲咖啡館
2016年12月超過25萬人為了婚姻平權站上凱道,訴求立法院應盡快修法;2017年5月,大法官作成釋字第748號解釋,宣告「婚姻自由」應受法律的「平等保障」,要求行政與立法機關在兩年內修法落實婚姻平權,若逾期同志則可以直接依民法婚姻章的規定登記結婚。時至今日,雖然有社會的支持、大法官的解釋,但由於行政院遲遲未提出草案、立法院的修法程序毫無進展,同志尚在等待平權的到來。
2018年,反對婚姻平權修法的「下一代幸福聯盟」,發起阻擋性別平權的「愛家公投」,訴求民法婚姻只能有「一男一女」,「同性別二人永久共同生活的權益」必須另立專法保障;甚至瞄準了施行多年的性別平等教育,要求要刪除「同志教育」。面對名為「愛家」的反同公投,性別團體們透過訴訟、組織跟社會教育,乃至於發起相對的公投提案來保住得來不易的性別平等教育以及釋憲成果。
長期被稱作「鳥籠公投」的公投法門檻於去年下修,目前已經有10個公投案完成二階連署,希望趕得及在年底大選前一個月宣布成案,今年堪稱「公投元年」。本週哲學星期五與婚姻平權大平台合作,請婚姻平權大平台總召呂欣潔以及台北大學法律系的官曉薇教授跟大家一起討論,在釋憲之後,修法之前,婚姻平權在這公投元年將會有什麼樣的佈局跟變化。
(感謝【青平台】、【慕哲咖啡館X左轉有書】贊助場地,本活動自由入場、無需報名;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
【時間】 2018年09月21日 (五) 19:30–21:00
【地點】 Café Philo慕哲咖啡館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沈清楷│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
【主講】 呂欣潔│婚姻平權大平台總召
官曉薇│台北大學法律系副教授
【主辦】 婚姻平權大平台、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吳豐維、黃昭華、梁家瑜、葉浩【海報設計】徐名慧、楊郁婷、林亭萱、徐清恬【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直播】林士傑【摘要】賴韋蓁、林安冬、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
【婚姻平權大平台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equallovetw/
【婚姻平權大平台官網】
http://equallove.tw/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2016年12月超過25萬人為了婚姻平權站上凱道,訴求立法院應盡快修法;2017年5月,大法官作成釋字第748號解釋,宣告「婚姻自由」應受法律的「平等保障」,要求行政與立法機關在兩年內修法落實婚姻平權,若逾期同志則可以直接依民法婚姻章的規定登記結婚。時至今日,雖然有社會的支持、大法官的解釋,但由於行政院遲遲未提出草案、立法院的修法程序毫無進展,同志尚在等待平權的到來。
2018年,反對婚姻平權修法的「下一代幸福聯盟」,發起阻擋性別平權的「愛家公投」,訴求民法婚姻只能有「一男一女」,「同性別二人永久共同生活的權益」必須另立專法保障;甚至瞄準了施行多年的性別平等教育,要求要刪除「同志教育」。面對名為「愛家」的反同公投,性別團體們透過訴訟、組織跟社會教育,乃至於發起相對的公投提案來保住得來不易的性別平等教育以及釋憲成果。
長期被稱作「鳥籠公投」的公投法門檻於去年下修,目前已經有10個公投案完成二階連署,希望趕得及在年底大選前一個月宣布成案,今年堪稱「公投元年」。本週哲學星期五與婚姻平權大平台合作,請婚姻平權大平台總召呂欣潔以及台北大學法律系的官曉薇教授跟大家一起討論,在釋憲之後,修法之前,婚姻平權在這公投元年將會有什麼樣的佈局跟變化。
(感謝【青平台】、【慕哲咖啡館X左轉有書】贊助場地,本活動自由入場、無需報名;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
【時間】 2018年09月21日 (五) 19:30–21:00
【地點】 Café Philo慕哲咖啡館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沈清楷│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
【主講】 呂欣潔│婚姻平權大平台總召
官曉薇│台北大學法律系副教授
【主辦】 婚姻平權大平台、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吳豐維、黃昭華、梁家瑜、葉浩【海報設計】徐名慧、楊郁婷、林亭萱、徐清恬【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直播】林士傑【摘要】賴韋蓁、林安冬、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
【婚姻平權大平台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equallovetw/
【婚姻平權大平台官網】
http://equallove.tw/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台北】―「釋憲之後,修法之前─公投元年的『婚姻平權』」―2018/09/21 (五) 19:30@慕哲咖啡館
2016年12月超過25萬人為了婚姻平權站上凱道,訴求立法院應盡快修法;2017年5月,大法官作成釋字第748號解釋,宣告「婚姻自由」應受法律的「平等保障」,要求行政與立法
2016年12月超過25萬人為了婚姻平權站上凱道,訴求立法院應盡快修法;2017年5月,大法官作成釋字第748號解釋,宣告「婚姻自由」應受法律的「平等保障」,要求行政與立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hVcjGOQ9nY
0
0
【哲學星期五@台北】台語電影初體驗:回來安平港 20180914
【哲學星期五@台北】─「台語電影初體驗:回來安平港」——2018/09/14(五) 19:00@慕哲咖啡
*七點放映影片,映後舉行座談*
國民政府遷台的隔年政府便根據《非常時期教育綱領》推動國語運動,除了舉辦各種活動推行「國語」,禁止方言的使用,導致今日華語在台灣被預設為社會共通語,台語與其他本土語言淪為私底下才使用的語言。而按照洪惟仁教授於《2010普查有關台灣家庭語言使用的語言地理學分析》更可看到,中北部家庭內華語已經是主要語言,很多人在家庭中也不再使用台語。
早期儘管政府大力推動國語運動,台語電影卻仍十分興盛。1955至1959四年間產出了178部台語電影,是同期國語電影的三倍。直到1962年行政院開始設立《金馬獎》獎勵優良國語電影與優秀國語演員,片商因商業考量才轉而大量投入製作國語電影,也間接造成台語電影的沒落。對於很多70年代後出生的人來說,很難想像台語曾是台灣電影的主要使用語言,在那個台語電影鼎盛的時代,所謂的台語電影是純粹只用台語的電影,而不是像現在,只要台語出現多一點,就被以為是台語的電影。
本週【哲學星期五@台北】將先放映50年代的台語黑白電影《回來安平港》。並邀請到【念冊會】的召集人夏途島以及國家電影中心助理研究員陳睿穎,透過這部台語經典,討論並重新思考這段語言政策所造成的影響,以及台語的過去與未來,歡迎大家一起來觀賞、交流。
(本次活動自由入場、無需事前報名;感謝【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關於電影《回來安平港》
Tsit 齣電影 ê 卡司,有了解台灣過去 ê 人,看著一定會目睭金起來,女主角是歌仔戲第一小生楊麗花,其他演員有矮仔財、柳哥、周遊,上厲害—ê 是原作是寫《小封神》 ê 許丙丁,而且伊本人有佇電影內底插花仔,絕對值著恁專工來朝聖。
【時間】 2018年 09月 14日 (五) 19:00–21:30
【地點】 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夏途島│念冊會召集人
【與談】 陳睿穎│國家電影中心助理研究員
【主辦】 念冊會、青平台基金會、哲學星期五志工團
【參考資料】
*推行國語運動的社會影響
https://youtu.be/SP-aufu0HGo
*台製日常:台語電影是什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35PTj0Lmrg
*台灣家庭優勢語言地圖
http://hanzi.cmex.ericjoung.idv.tw/lang/newsList.jsp?ID2=12
*國家電影中心臺灣電影數位修復計劃:回來安平港
http://tcdrp.tfi.org.tw/achieve.asp?Y_NO=3&M_ID=9
【念冊會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liam.chheh.hoe/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七點放映影片,映後舉行座談*
國民政府遷台的隔年政府便根據《非常時期教育綱領》推動國語運動,除了舉辦各種活動推行「國語」,禁止方言的使用,導致今日華語在台灣被預設為社會共通語,台語與其他本土語言淪為私底下才使用的語言。而按照洪惟仁教授於《2010普查有關台灣家庭語言使用的語言地理學分析》更可看到,中北部家庭內華語已經是主要語言,很多人在家庭中也不再使用台語。
早期儘管政府大力推動國語運動,台語電影卻仍十分興盛。1955至1959四年間產出了178部台語電影,是同期國語電影的三倍。直到1962年行政院開始設立《金馬獎》獎勵優良國語電影與優秀國語演員,片商因商業考量才轉而大量投入製作國語電影,也間接造成台語電影的沒落。對於很多70年代後出生的人來說,很難想像台語曾是台灣電影的主要使用語言,在那個台語電影鼎盛的時代,所謂的台語電影是純粹只用台語的電影,而不是像現在,只要台語出現多一點,就被以為是台語的電影。
本週【哲學星期五@台北】將先放映50年代的台語黑白電影《回來安平港》。並邀請到【念冊會】的召集人夏途島以及國家電影中心助理研究員陳睿穎,透過這部台語經典,討論並重新思考這段語言政策所造成的影響,以及台語的過去與未來,歡迎大家一起來觀賞、交流。
(本次活動自由入場、無需事前報名;感謝【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關於電影《回來安平港》
Tsit 齣電影 ê 卡司,有了解台灣過去 ê 人,看著一定會目睭金起來,女主角是歌仔戲第一小生楊麗花,其他演員有矮仔財、柳哥、周遊,上厲害—ê 是原作是寫《小封神》 ê 許丙丁,而且伊本人有佇電影內底插花仔,絕對值著恁專工來朝聖。
【時間】 2018年 09月 14日 (五) 19:00–21:30
【地點】 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夏途島│念冊會召集人
【與談】 陳睿穎│國家電影中心助理研究員
【主辦】 念冊會、青平台基金會、哲學星期五志工團
【參考資料】
*推行國語運動的社會影響
https://youtu.be/SP-aufu0HGo
*台製日常:台語電影是什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35PTj0Lmrg
*台灣家庭優勢語言地圖
http://hanzi.cmex.ericjoung.idv.tw/lang/newsList.jsp?ID2=12
*國家電影中心臺灣電影數位修復計劃:回來安平港
http://tcdrp.tfi.org.tw/achieve.asp?Y_NO=3&M_ID=9
【念冊會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liam.chheh.hoe/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台北】─「台語電影初體驗:回來安平港」——2018/09/14(五) 19:00@慕哲咖啡
*七點放映影片,映後舉行座談*
國民政府遷台的隔年政府便根據《非常時期教育綱領》推動國語運動,除了舉辦各種活動推行「國語」,禁止方言的使用,導致今日華語在台灣被預設為社會共通語,台語與其
*七點放映影片,映後舉行座談*
國民政府遷台的隔年政府便根據《非常時期教育綱領》推動國語運動,除了舉辦各種活動推行「國語」,禁止方言的使用,導致今日華語在台灣被預設為社會共通語,台語與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Cm1qUeS7FU
0
0
【哲學星期五@台北】藝術抗爭?以「弱機構」之名 20180824
【哲學星期五@台北】—《藝術抗爭?以「弱機構」之名》—2018/08/24(五)19:30@慕哲咖啡館
1987年法國哲學家德勒茲(Deleuze)在一場以創作實踐為題的講座中,不斷地強調「藝術」與「抵抗(résistance)」之間緊密的連結。亦即,藝術自古以來透過創作行為,不只持續地挑戰生命和存在的意涵,同時它也在現代社會無所不在的規訓機制裡,展現了其潛在的批判與抗爭姿態。
正好在同一年宣布解嚴的台灣,1980年代處於蓬勃發展階段的前衛藝術,或為開展自由且具實驗性的創作語彙而抵抗,或為了逃離身體與思想的禁錮而抗爭。而今日,面對全球資本主義自我崩毀所引發的危機,台灣的藝術抗爭,一方面在探求另一種生存方式的實踐中,與世界各地基進的創作者遙相呼應,另一方面卻也因長期處於被殖民的現實裡,而形構出獨特的面貌。
但是,在藝術抗爭看似作為實現烏托邦的捷徑時,我們也必須反觀基進創作之批判性,又是如何在藝術世界自身的危機當中、以及在藝術既定的社會角色與定位裡,漸漸被既有的權力關係馴化、收編、甚至是成為共謀的矛盾狀態。因此,「何謂藝術抗爭?」不僅是如何生存、逃逸、如何抵抗收編,更是如何超克內在矛盾的關鍵提問。
「機構」(institution)對傅科來說,是形成社會規訓體制,權力交織、形構與集結的場域。然而,在社會中開展另一種集體創作模式的「弱機構」,是否能夠作為藝術抗爭的一種可能性?以其名而組織的藝術抗爭,若並非是為了建立一套新的美學標籤與審美框架,那是否有可能基於在地脈絡,重構藝術與社會之間的關係呢?且是否能更進一步地於體制邊緣,穿透危機,並產生積極且具創造性的社會意涵?
本週【哲學星期五@台北】由梁家瑜主持,邀請到巴黎第八大學美學、藝術之科學與科技博士候選人吳祥賓來跟大家談談藝術抗爭在台灣的面貌、與「弱機構」的研究作為抗爭路徑的可能,歡迎大家前來交流。
(本次活動自由入場、無需事前報名;感謝【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
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時間】2018年8月24日 (五) 19:30–21:3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梁家瑜│哲五@台北策劃、譯者
【主講】吳祥賓│巴黎第八大學美學、科學與科技博士候選人
【參考資料】
以《弱機構》談《弱機構》by吳祥賓
http://talks.taishinart.org.tw/event/talks/2018081301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1987年法國哲學家德勒茲(Deleuze)在一場以創作實踐為題的講座中,不斷地強調「藝術」與「抵抗(résistance)」之間緊密的連結。亦即,藝術自古以來透過創作行為,不只持續地挑戰生命和存在的意涵,同時它也在現代社會無所不在的規訓機制裡,展現了其潛在的批判與抗爭姿態。
正好在同一年宣布解嚴的台灣,1980年代處於蓬勃發展階段的前衛藝術,或為開展自由且具實驗性的創作語彙而抵抗,或為了逃離身體與思想的禁錮而抗爭。而今日,面對全球資本主義自我崩毀所引發的危機,台灣的藝術抗爭,一方面在探求另一種生存方式的實踐中,與世界各地基進的創作者遙相呼應,另一方面卻也因長期處於被殖民的現實裡,而形構出獨特的面貌。
但是,在藝術抗爭看似作為實現烏托邦的捷徑時,我們也必須反觀基進創作之批判性,又是如何在藝術世界自身的危機當中、以及在藝術既定的社會角色與定位裡,漸漸被既有的權力關係馴化、收編、甚至是成為共謀的矛盾狀態。因此,「何謂藝術抗爭?」不僅是如何生存、逃逸、如何抵抗收編,更是如何超克內在矛盾的關鍵提問。
「機構」(institution)對傅科來說,是形成社會規訓體制,權力交織、形構與集結的場域。然而,在社會中開展另一種集體創作模式的「弱機構」,是否能夠作為藝術抗爭的一種可能性?以其名而組織的藝術抗爭,若並非是為了建立一套新的美學標籤與審美框架,那是否有可能基於在地脈絡,重構藝術與社會之間的關係呢?且是否能更進一步地於體制邊緣,穿透危機,並產生積極且具創造性的社會意涵?
本週【哲學星期五@台北】由梁家瑜主持,邀請到巴黎第八大學美學、藝術之科學與科技博士候選人吳祥賓來跟大家談談藝術抗爭在台灣的面貌、與「弱機構」的研究作為抗爭路徑的可能,歡迎大家前來交流。
(本次活動自由入場、無需事前報名;感謝【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
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時間】2018年8月24日 (五) 19:30–21:3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梁家瑜│哲五@台北策劃、譯者
【主講】吳祥賓│巴黎第八大學美學、科學與科技博士候選人
【參考資料】
以《弱機構》談《弱機構》by吳祥賓
http://talks.taishinart.org.tw/event/talks/2018081301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台北】—《藝術抗爭?以「弱機構」之名》—2018/08/24(五)19:30@慕哲咖啡館
1987年法國哲學家德勒茲(Deleuze)在一場以創作實踐為題的講座中,不斷地強調「藝術」與「抵抗(résistance)」之間緊密的連結。亦即,藝術自古以來透過創作行為,不只持續地挑戰生命
1987年法國哲學家德勒茲(Deleuze)在一場以創作實踐為題的講座中,不斷地強調「藝術」與「抵抗(résistance)」之間緊密的連結。亦即,藝術自古以來透過創作行為,不只持續地挑戰生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4HmuN6DnzI
0
0